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ChatGPT热度不减科技巨头抢滩AI产品 云从科技年内股价翻倍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3-02-08 20:07:13   浏览:2511次  

导读: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王镜茹 自去年11月上线以来,ChatGPT便引发了全球性关注,A股多只相关概念股受到市场追捧。2月7日,多家科技巨头纷纷宣布将要推出自研AI产品,其中百度已确认,其类ChatGPT项目名确定为文心一言,将在今年三月份完成内测。 多位业...

本报记者 李昱丞

见习记者 王镜茹

自去年11月上线以来,ChatGPT便引发了全球性关注,A股多只相关概念股受到市场追捧。2月7日,多家科技巨头纷纷宣布将要推出自研AI产品,其中百度已确认,其类ChatGPT项目名确定为文心一言,将在今年三月份完成内测。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ChatGPT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大模型的典型应用,已经有了强人工智能的影子,这是其“爆红”的主要原因。不过目前来看,该项技术短期内仍不可能颠覆AI行业格局,其对市场真正的影响在于底层大模型对AI开发模式的转变。

科技巨头纷纷宣布将推出自研AI产品

ChatGPT是一款聊天机器人模型,该模型使用大量训练数据模拟人类的语言行为,通过语义分析生成文本从而与用户进行自然交互。瑞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月末,ChatGPT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面对如此强劲的“吸粉”能力,多家科技巨头纷纷抢滩聊天机器人模型,宣布将要推出自研AI产品。国际方面,当地时间2月6日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将推出名为“Bard”的AI聊天机器人服务以及更多的人工智能项目;其竞争对手微软则表示将在当地时间7日发布自家的AI产品。国内方面,2月7日,百度方面确认,其类ChatGPT项目名确定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目前正在做上线前的冲刺,预计三月份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陈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百度文心、华为盘古nlp、阿里达摩院都有基于OpenAI的类AIGC应用方案,从技术分支来看跟基于OpenAI研发的ChatGPT等产品基本上处于同一类别,属于真正的基础性研发龙头,跟国内市场炒作的ChatGPT概念股并不完全重合。”

事实上,ChatGPT并不是唯一的语言模型,自2020年6月OpenAl发布GPT-3模型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内早已掀起了预训练模型、大模型的浪潮。据了解,全球主流人工智能厂商都发布了相应的大模型,比如百度文心ERNIE,华为盘古大模型以及阿里M6系列大模型等。

不过在IDC中国研究总监卢言霞看来,ChatGPT所提供的答案在准确性、广泛性方面仍存在局限,因此现阶段无法直接用于企业特定的场景中以替代之前的Al应用。

“基于ChatGPT可能会诞生一批新创企业,但仅仅依赖大模型并无法为新创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力。垂直领域的数据、面向场景的模型优化、工程化的解决方案,才是AI落地的根本,也是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未来的形式可能是部分企业提供基础模型,部分企业基于基础模型进行开发面向场景的AI应用。”卢言霞如是表示。

云从科技年内股价翻倍

因受ChatGPT概念热捧,A股相关个股应声大涨。截至2月7日收盘,云从科技报32.50元/股,较1月3日收盘价15.99元/股,年内股价涨幅逾100%。

2月6日晚间,云从科技、海天瑞声、汉王科技等纷纷发布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公告,称尚未与OpenAI开展合作,ChatGPT的产品和服务未给公司带来业务收入。此前,初灵信息等多个ChatGPT概念股也回应称,目前公司的类ChatGPT技术,对其营收并无太大贡献。

云从科技在近日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随着OpenAI超级对话模型ChatGPT的发布,业界已经广泛感受到预训练大模型给AI行业带来的巨大机会。公司一直以来都在人机协同领域布局,打造了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CWOS),致力于整合打通视觉、语音、NLP等多个领域的大模型,不止于像ChatGPT那样在文本世界实现超级智能,还要彻底打通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为“像人一样思考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矗

一位投资界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资本市场热衷炒作AIGC概念,但纯正的AIGC概念个股不多,云从科技算是一个。”

卢言霞认为,尽管媒体上掀起ChatGPT的热潮,但短期内ChatGPT对市场影响有限,其走红对于市场的启示一方面在于语言模型的演进推动通用AI的到来,另一方面在于大模型落地推动AI开发范式的转变,促进产业链细分。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则认为,对于真正理解强人工智能的开发者而言,关键要素在于市场而不是技术。ChatGPT背后有微软公司的强悍经济支持,单从市场能效指标来看,开发运维ChatGPT项目需要耗费巨大资金。目前国内AI企业大多侧重于应用,即使是龙头企业也很难做到不计成本的投入。这是目前制约中资厂商基于OpenAI进一步研发AIGC类产品的核心因素。

(编辑 屈珂薇 沈明)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