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如果《流浪地球2》放到30年前是拍不成的,投资的人会说,这个电影不可信。中国人怎么能拯救了世界呢?怎么会有宇宙飞船进入太空呢?哪有那么庞大的超现代机器……但现在我们没有这种感觉了,中国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让我们可以欣赏科幻。”《流浪地球2》电影监制、畅销科幻小说《三体》和《流浪地球》的作者刘慈欣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如是表示。在他看来,《流浪地球2》给出了更为“纪实”的科幻想象,科幻可能是未来的历史,人工智能(AI)离我们越来越近,值得所有人思考。猫眼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20:42,《流浪地球2》上映11天,总票房突破29亿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流浪地球2》在火爆春节档的同时,也在影片中呈现了各种形态的AI角色及其技能。它们不仅承载了人们对于未来社会的憧憬与幻想,更为重要的是展现了当下科学技术发展的现实进程。
商汤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田丰向本报记者指出,《流浪地球2》展示了各式各样的AI无人机蜂群大战人类战机是“群体智能”的体现;机器狗“笨笨”又怂又忠诚的可爱性格是“情感智能”的彰显;在整个“流浪地球”计划中,短期内建造数万台行星发动机,则是依赖550系列超级计算机的“决策智能”统筹指挥。除此之外,还有AI数字人“丫丫”和元宇宙灵境技术塑造的“丫丫房间”,通过AI技术对声带受损的演员李雪健的原声进行修复,辅助呈现主演刘培强(吴京饰)、图恒宇(刘德华饰)面部因年龄变化的不同状态。田丰认为,《流浪地球2》“饱含极高的科技浓度,展现了当前科技发展的实力,也为人们描摹了一幅未来科技发展的可能图景”。
机器人“大显身手”,已落地千行百业
《流浪地球2》可谓是机器人“家族”齐刷刷上阵,并大显身手。从外部形态来看,起初作为安检门的“门框机器人”在完成安检任务后可以“变形”“换装备”充当作战士兵;工业移动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俗称“机械臂”的搭配能够自主操作监测指标,保障空间站人员生命安全;在地球联合会议厅,移动机器人驻守在人类身旁辅助科学决策;行星发动机仓库中,搬运传送物料同样是靠配备机械臂的移动机器人完成;四足机器人俗称机器狗外表呆萌,却发挥着“军犬”的作用;宇航员穿着外骨骼机器人可以非常轻松地搬运重物……事实上,这些五花八门的机器人中,许多早已在现实社会中落地应用,在推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同样“大显身手”。
成立于2018年的优艾智合负责人告诉记者,“《流浪地球2》中运用的移动机器人,是优艾智合机器人实际产品矩阵。”电影中的巡检机器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承担着重要的作业作务,包括在海上石油平台、戈壁荒漠、海上风电平台、露天煤矿等极端复杂的环境中,智能巡检运维机器人自主执行无人作业,将人工从艰苦繁重的任务中解放出来,7×24小时保障安全稳定高效的生产运营。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家“智能制造”和“双碳”战略背景下,移动机器人推动传统制造业、物流业、新能源、电力等众多行业实现低碳减排转型发展,已构成智能工厂物流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移动机器人正成为先进成熟的生产力,在各个行业深度场景中迸发出巨大的价值。
遨博智能副总裁张栋公开表示,“镜头中巡检机器人的机械臂是由遨博智能研发生产的,并为拍摄提供相关技术支撑,目前该设备已经在众多现实场景中大规模应用。”记者了解到,作为协作机器人整体方案提供商的遨博智能创立于2015年,截至目前,该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在3C电子、汽车、医疗健康、餐饮服务、农业采摘、物流等行业领域。
影片中“参演”的上肢、腰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同样吸引了大众的关注与讨论。赞助提供外骨骼产品的傲鲨智能方面向记者介绍,外骨骼装甲早在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1》中就出现过,《流浪地球2》则实现了进一步升级,每台装甲均有专属编号,且重型外骨骼装甲整体更为庞大,表面的装甲细节更为丰富。目前,傲鲨智能的外骨骼机器人已在汽车、航空、电力、矿山、银行、建筑等场景中落地。
傲鲨智能创始人兼CEO徐振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骨骼机器人涉及光电、计算机、传感器、动力等多个领域。在to B领域发展一般比较平稳,爆发也会比较均衡,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去积累,并不会像快消品那样打出一个“网红”“爆款”一下子爆发。 就在《流浪地球2》上映前的2023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列出了十大应用重点领域,涵盖经济领域的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领域,以及社会民生领域的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领域。
量子计算、数字生命……科幻不断照进现实
除了形形色色、百般变化的机器人越来越渗透应用在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外,《流浪地球2》电影中还展现了太空电梯、数字永生、超级计算机等更前沿科技的想象空间。刘慈欣在采访中表示,太空电梯从理论上来说没有任何悬念,现实中最大的障碍是新材料,目前强度最高的材料最多只能上升到200公里;数字永生则涉及信息技术和脑科学,目前人类对大脑的认知和研究进展很慢,并未真正了解。
记者注意到,《流浪地球2》中贯穿全局的是搭载在最高算力量子计算机550W上的人工智能MOSS,在社交媒体上被网友称为“大Boss”(指最大反派头目、老板)。MOSS不仅同时控制着全球各地数万台行星发动机的协同运作,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所需的算力。事实上,尽管现实中AI水平还远未达到MOSS的智能程度,但近年来,量子计算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已吸引了全球多个国家的布局与竞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和大型企业加入,推动了量子计算机研制及落地应用的进程。
就在2023年1月28日,安徽省量子计算机工程研究中心公布消息称,本源量子已研发出多台中国量子计算机,并成功交付一台量子计算机给用户使用,这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加拿大、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
本源量子高级副总裁赵勇杰告诉本报记者,电影比实际要先进得多,但距离现实并不算太远。“目前量子计算机还需要三五年的发展才能在实际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在此期间,“需要持续提升量子计算机的性能,例如量子芯片上量子比特的数目、质量、操作精度等,当前量子计算机的性能和实际应用需求之间的差距,仍需要通过技术的发展来弥补”,赵勇杰表示。
《流浪地球2》中图恒宇将因车祸去世的女儿丫丫的记忆和意识以数据方式传输给电脑,通过持续的迭代升级后,数字复制生长出自主意识,丫丫的生命得以在数字世界延续,父女二人最终在数字空间团聚。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涵盖数字生命的AI伦理课题一直保持着居高不下的热度及争议。
中信出版社2022年初出版的《元宇宙:通往无限游戏之路》一书中提出元宇宙发展的“三阶段”理论,简单而言,人类数字化迁徒的过程分为数字孪生、数字原生和数字永生三个阶段。该书认为,人类的生命不再以肉体生命为标志,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意识与记忆也可以上传到元宇宙中,最终实现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二元融合,人类可以在元宇宙中获得数字化永生。同时,虚拟人物也可以拥有自主意识。
尽管数字生命目前仍是一个见仁见智、尚无定论的课题,但据记者观察,数字孪生技术、虚拟数字人等近年来已在工业制造、商业零售、文化传媒、教育、智慧城市等多个行业领域落地应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的重要力量。正如刘慈欣所说,中国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深刻推动着影片内容的突破和跨越,这是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存在和发展的土壤。科幻电影中的想象与憧憬持续地照进现实中,而现实中科学技术的突破式发展也给予科幻作品以更宽阔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