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智能驾驶辅助仪的产品构思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12-10 18:56:19   浏览:6464次  

导读: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驾驶步入大家的生活,语音助手类的产品也逐渐跃出水面,但目前还需要一个载体,并需要考虑车型的适用性。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带着这样的思路展开市场调研,分享了关于智能驾驶辅助仪的产品构思,一起来看看。 产品的构思与一次亲身经历...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驾驶步入大家的生活,语音助手类的产品也逐渐跃出水面,但目前还需要一个载体,并需要考虑车型的适用性。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带着这样的思路展开市场调研,分享了关于智能驾驶辅助仪的产品构思,一起来看看。

智能驾驶辅助仪的产品构思

产品的构思与一次亲身经历有关。

当时我开车路过一个闹市区的红绿灯路口,路口是红灯,停车线前停着一部特斯拉汽车而我的车子刚好跟在其车后。等红灯变绿灯以后,隔了大约5秒左右,前方的特斯拉汽车还是没有任何动静,直到后面等候的其他车辆不耐烦地按着喇叭提醒后才开始起步。这种情形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等红绿灯的时候回个消息甚至摆弄下手机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而且因此忽视了红绿灯的变灯也很正常。但令我好奇的是号称“最智能”的特斯拉汽车不说在红绿灯变灯的时候自动起步行驶,至少也应该有个语音提醒之类的动作吧。

因此我特意找了朋友们借了特斯拉、蔚来和小鹏这类代表最先进智能驾驶技术的量产汽车进行试驾体验,结果却让我颇为吃惊,这些智能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只能在特定道路开启,而在普通市区道路上我所关注的红绿灯变灯提醒功能是缺失的,同时类似于斑马线、路边的限速牌等交通标识可以看到车机是可以识别到的,但是却没有任何提醒功能(备注:试车时间为21年10-12月期间,上文所述仅代表当时车机版本功能,试驾车辆为特斯拉Model Y、蔚来ES8和小鹏P7)。

刨除智能驾驶功能,仅仅看这些车机的识别能力,显然当前依靠摄像头的视觉识别技术已经能够做到对交通标识、道路标线及信号灯的识别,那么在识别到的基础上增加个相应的语音提醒功能就相对简单。而且作为一位有十年驾龄的老司机,我很清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便驾驶者分神未去注意到一些交通标识,这时但凡有个语音提醒绝大多数驾驶者都是能够反应过来并做出正确的处理。

同时我也和身边数百位车友交流过,其中多数为传统燃油车的车主,占比约8成左右,男女比例方面则各占一半,应该可以算是相对靠谱的数据反溃

其中绝大多数车友对于智能驾驶其实都兴趣不大或表示不放心,反而对于一款能够在驾驶的时候进行智能提醒的语音助手很感兴趣,而且最好这个语音助手能够足够智能或者可以个性化定制,避免太过烦人。

同时受访的车友均表示可以接受语音提醒出错,语音提醒即便出错也只是多了段恼人的杂音并不影响驾驶安全,也就是说驾驶者对于此类语音助手犯错的容忍度是较高的。

而作为一款语音助手类产品必然需要一个载体,同时这个载体还需要考虑在不同车型上的适用性,而且该语音助手所倚仗的视觉识别技术也需要摄像头,因此综合来看选择行车记录仪作为语音助手的载体应当是一种最优解。

在带着这种思路的情况下我开始了市场调研。

一、市场背景

1. 智能汽车增量不足,传统汽车存量庞大

截止2021年我国非智能汽车保有量约3.1亿辆,而2021年乘用车销量仅2148万量,如果仅依靠自然汰换,即便每年销售的乘用车均为智能化汽车也将需花费15年时间才可能完成全部非智能汽车的汰换工作。因此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传统汽车的智能化改造具备相当大的客源基矗

2. 复杂交通环境催生智能化辅助需求

我国人口众多,道路交通环境极其复杂,行车记录仪又是每一位车主必备的刚需产品。此外据统计2021年因交通违规而开出的罚单金额约3000亿元,平均每位车主年违章金额突破千元,即使很多经验娴熟的老车主也难免违规,因此具备智能化提醒功能,能够帮助车主规避违法违规行为的智能化语音提醒辅助产品也必定具有极大的市场空间。特别在智能汽车全面普及前,该类产品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 传统行车记录仪受限于硬件,智能化水平无法突破

首先传统汽车自身的电压仅为10V,输出电压仅为5V,因此需要适配传统汽车的行车记录仪产品先天上就在功耗方面受到限制。

其次行车记录仪通常被布置于汽车前挡玻璃,因此需要考虑设备体积,避免遮挡驾驶视线,同时还需要在硬件层面考虑能够抗住暴晒高温的车规级硬件产品。

显然仅仅依靠行车记录仪本身是很难在智能化方面有所突破,而华为的鸿蒙系统分布式的理念却给了我另外一条思路,即将行车记录仪和手机视为一个联合的整体,行车记录仪负责收集图像数据手机负责智能算法处理。

二、产品定位

智能驾驶语音提醒助手、智能化行车辅助记录仪。

三、产品名称

智能驾驶辅助仪(简称智驾仪,下同)。

四、竞品调研

智能驾驶辅助仪的产品构思

综上,竞品主要功能皆基于行车记录仪自身硬件实现,即便旗下更高规格产品也着重于影像素质的提升,智能化能力提升有限。

五、产品可行性

1. 从技术层面而言【手机+记录仪】的模式存在可行性

智驾仪基于鸿蒙系统的分布式理念,利用鸿蒙生态产品的无缝流转特性,革命性采用【手机+记录仪】的模式,将记录仪作为收集影像的眼睛,并将影像无缝流转至手机,由手机作为处理数据的大脑,通过分工配合的方式突破智能化能力的上限。

2. 从法理层面而言不存在任何阻碍

不同于自动驾驶技术现阶段存在法理层面的阻碍,智驾仪从本质上来讲仅仅是一款对驾驶员的智能语音提醒工具,其主要功能在于提醒驾驶员当前的路况信息,而具体的驾驶决策是由驾驶者自行完成,在现行的法理层面不存在任何阻碍。

3. 从落地层面而言产品风险容忍度较高

作为一款语音提醒辅助型产品,其功能主要是对驾驶员进行语音提醒,辅助驾驶员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路况细节进行提醒,即便出现时延、报错或者漏报的情况,也只会带来较差的客户体验,对驾驶安全没有本质的影响,风险容忍度较高。

4. 从生命周期层面而言可以持续升级更新

智驾仪的核心在于对驾驶过程中的影响进行识别处理,而核心的载体在于手机端的APP,换而言之可以通过升级手机APP的方式进行不断的更新迭代。同时通过智驾仪收集到的大量的实车行驶数据也有助于相关算法的优化,为后续升级提供助力。

六、产品功能

除记录仪功能外还可根据行车路况/环境进行智能语音提醒,具体内容如下:

交通标志识别及提醒(含禁停、限行、潮汐车道、学校等); 路段限速提醒(上限、下限); 斑马线/路障/桩桶识别及提醒; 重点车辆提醒功能(公交车、校车、大货车等); 车道转向及标线提醒(左转、直行、右转、网格等); 交通灯识别及变灯倒计时提醒(可与车道提醒功能联动); AR导航功能(需配合地图app); 前车起步提醒; 行人/车辆防碰撞预警; 车道偏离预警; 防疲劳驾驶提醒; 紧急录像功能; 停车监控功能及意外报警功能(云服务); 车辆轨迹/电子围栏(云服务); 车祸检测及自动报警(云服务);

上述各项功能默认全部开启,但均可根据车主需要进行单项功能手动单独关闭并保存设定,且该设定为一机一况,智驾仪连接对应绑定手机后自动匹配设定,方便适应不同家庭成员间的不同驾驶习惯。

七、商业模式

1. To C:硬件销售盈利

智驾仪之于传统行车记录仪就犹如智能手机之于功能手机,属于一种颠覆式的改变,因此可以预见地是在一定时间内就会有相当庞大的汰换需求。仅仅以3.1亿部传统汽车的保有量来看,即便只有50%的车辆安装智驾仪,也将产生1.5亿部以上的市场需求。

2. To C:云服务收费

智驾仪的部分云服务均需要调动云端服务器及消耗流量,因此该部分服务可采用收费模式,实现产品长期盈利的目的。而且由于用户的基数足够大,服务费即便采用微利模式也将产生充足的利润。

3. To B:大数据销售

不同于动辄十几万的智能汽车,作为售价仅为几百元的智驾仪必然会有大量的普及应用,因此在征求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智驾仪可以轻松收集到海量的真是路况行驶信息,而此类真实道路行驶信息的大数据对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类似于大疆这类采用视觉识别方案的企业,因此可以通过此类大数据的出售获得盈利。

4. To B:内嵌安装收费

智驾仪的语音辅助提醒功能对于缺乏智能化功能的廉价微型电动车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因此可以采用收费内嵌的方式与汽车主机厂进行合作。

八、开发难点

只能作为鸿蒙系统的生态产品,在产业链地位上天然受制于上游的系统,在规模上也受限于手机系统的数量。 如果开发企业无相关ADAS技术积淀或者智能驾驶技术积淀,则前期需要从零开始开发周期较长,后期可根据智驾仪采集的数据进行持续更新。

最后,作为一位非专业出身的业余爱好者,行文中难免有些错漏之处,欢迎各位大佬批评指正,在此拜谢!

本文由 @观者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智能 驾驶 辅助 产品 构思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