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傲鲨智能CEO徐振华:外骨骼机器人正逐步成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12-07 19:03:42   浏览:11231次  

导读: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近日,国内外骨骼机器人解决方案公司傲鲨智能自主研发的BES-HV、BES-P两款腰部外骨骼通过了欧盟CE认证,这意味着傲鲨智能可以在欧盟以及其他认可欧盟CE认证的国家和地区销售相关产品,为正式出海打开通道。 傲鲨智能创立之...

本报记者 曲忠芳 李正豪 北京报道

近日,国内外骨骼机器人解决方案公司傲鲨智能自主研发的BES-HV、BES-P两款腰部外骨骼通过了欧盟CE认证,这意味着傲鲨智能可以在欧盟以及其他认可欧盟CE认证的国家和地区销售相关产品,为正式“出海”打开通道。

傲鲨智能创立之时正值国内外骨骼机器人创业热潮涌动之际,作为创始人、CEO的徐振华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曾在发那科、上汽通用任职,连续参与创办和机器人、傅利叶智能两家机器人公司,2018年创立了傲鲨智能,带领团队花了3年时间从0到1完成了上肢外骨骼机器人、腰部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三套产品的研发、测试和正式对外发布,又花了1年时间进行从1到N的设计细化和升级,到今年,其外骨骼机器人已更新至第四代。

“最初的想法是做通用型的外骨骼机器人,把产品做出来后落地应用到各个行业领域中。截至目前,外骨骼机器人已经在汽车、航空、电力、矿山、银行、建筑等场景中落地,未来随着技术突破发展,也会做一些更轻量化、民用型的产品。”徐振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此外,对于外界关心的外骨骼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与工业机器人的关系,以及商业化前景等问题,徐振华在受访中也一一做了回应。

工业领域落地场景广阔

《中国经营报》:从应用领域来看,外骨骼机器人在哪些实际的商业场景中已落地应用?

徐振华:大致来说,目前外骨骼机器人最突出的应用行业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军用,二是医疗康复,三是工业领域。工业领域可以再细分,从傲鲨智能的业务运营来看,外骨骼机器至少在汽车、航空、电力、矿山、银行、建筑等场景落地,而且其价值已初步显现,公司也已积累了不少实践案例。

比如,傲鲨智能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在矿山领域设备维修与安装等场景中,通过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在为重体力维修人员及矿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设备出动率、降低作业安全隐患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且通过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节省一半劳动力,工作效率提升两至三倍。这也使其成功入选了2022年国家工信部与矿山安监局联合发布的“矿山行业典型应用优秀场景”名单。

再举个银行的案例。在银行现金仓库、贵金属仓库中存在人力搬运环节,我们与业内知名设备供应商三泰智能达成战略合作,外骨骼机器人解决方案陆续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银行金库中落地应用。此外,在电力行业,外骨骼机器人应用在电力工程作业与电力维修等情景中。

《中国经营报》:你的创业经历中曾参与过医疗康复机器人的创建,而且国内外许多外骨骼公司都选择从医疗康复领域切入,没有做医疗康复解决方案的原因是什么?

徐振华:工业外骨骼机器人,与医疗外骨骼相比,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业方向的选择受到兴趣、技术、思维、资源等多方面影响。医疗外骨骼设备普遍价格昂贵,因为除了产品本身的研发制造成本,还包括资质认证、临床实验、安全配套措施等方面的隐性成本。工业外骨骼虽然单套成本也很高,但如果数量规模足够,是能够迅速降低价格的。而从控制角度来讲,医疗外骨骼面向的是患者,用户动作较慢;工业外骨骼机器人使用对象大多是正常人,主要是帮助提升工作效率,属于一个高速运动,要求穿戴设备实时响应人体的动作,给予力学补偿,因此这两者产品的逻辑和商业模式是不同的。

与纯机器方案并不冲突

《中国经营报》:随着工业互联网发展和制造业的数智化,许多无人化、全自动的设备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劳动力,在这种趋势下会否挤压外骨骼机器人市场?

徐振华:工业上有一个理想状态叫“黑灯工厂”工厂里全部由机器人在生产制造,完全解放人力,不再需要开灯了,确实,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理想。

但现实中,就我自己在发那科、上汽通用的工作经历和亲身感受来说,理想距离现实还有很远。众所周知,汽车制造是目前工业领域中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车厂涉及冲压、钣金、焊接、涂胶、喷漆等多个工序环节,其中一些重复性、固定的或者对人体有一定损害的工序,纯机器解决方案优势明显。同时,汽车制造中还有一些非标定制化设备,这要求工业机器人要具备柔性,具备一定的程序调整能力。当车身喷漆完成后会进入一个总装线的工序,俗称“手工线”,一般一个工厂大约一半的工人集中在这里,而且近20年里一直是人工来完成,包括新能源汽车工厂。当环境并非固定化、工作要求柔性灵活,并需要完成决策性工作时,它就依赖人的智慧与经验,外骨骼机器人能够帮助解决人体在体能、耐力上的不足,实现更好的人机交互协作。

工业机器人虽然在很多场景中应用,但是从全中国乃至全球整个工作体系来看,它的渗透比例仍比较校从本质上来说,外骨骼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之间并不冲突,工业机器人能够做的事情就无需人力去做,而一定需要人去做的事情,那么工业机器人显然也是干不了的。

《中国经营报》:公司的产品线既有上肢外骨骼,又有腰部,还有下肢外骨骼,请问在产品布局上是怎样的考量?

徐振华:简单区分一下,上肢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针对手臂托举场景中应用,如汽车总装线、飞机总装线、高铁总装等头顶工位打铆钉、装线束、安装配件等。腰部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针对弯腰搬运、姿态保持、助行等场景中应用。如工业制造与物流中大件搬抬、安装、分拣等。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主要针对负重行走、步态训练与评估场景中应用,如应急背负救援设备、医疗患者康复训练等。傲鲨智能目前已经实现模块化设计与生产制造,上肢、腰部、下肢之间可自由组合并实现所有零部件共用,面对客户复杂定制化需求与成本控制时都有明显的优势。

未来两三年有望爆发

《中国经营报》:公司业务重点是以国内为主吗?对于“出海”有什么计划?

徐振华:从成立到现在,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不过目前已经在跟欧洲、新加坡、日本等地区的代理商接洽,预计明年启动“出海”。

前不久,我们已经通过了欧盟CE认证。有数据显示,在欧盟地区,多达4400万工人受到工作场所相关肌肉骨骼疾病的影响,企业主每年支付的总成本超过2400亿欧元。而使用外骨骼可以减轻肌肉峰值负荷,降低工人受伤的风险。在这些行业,工人遭受各种伤害的频率以及病假率都很高,如果借此能提高外骨骼的使用率,它们将可能成为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经营报》:你认为外骨骼机器人要实现爆发式增长还有多久?

徐振华:to B领域发展一般比较稳,所谓爆发也会比较均衡,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去积累,并不会像快消品打出一个“网红”“爆款”那样一下子就爆发了。

无论是从海外市场发展的情况,还是从国内需求端的反应来看,外骨骼机器人的市场认知度正在不断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价格、功能等已渐渐成熟。国外几家布局较早的企业年销售量已经达到千台、万台的量级。我们看到已经有一些大型的合作伙伴将外骨骼纳入了明年的采购计划中。

《中国经营报》:你怎么看待C端消费市场的增长潜力?将来会涉足这个领域吗?

徐振华:外骨骼机器人在C端消费级市场的潜力和可能性非常大。当我们做工业领域应用时,许多客户对于产品的要求是更孝更轻、更灵敏、更便宜,我在创立之初就说过,“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外骨骼机器人像电动工具一样,所有人都能用得起。”未来随着技术突破及市场打开,将会在现有产品的技术平台之上做调整与改良,研发针对民用型的小型化产品。

总体来看,外骨骼机器人无论是工业领域助力生产效率提升、改善工作环境、降低伤害,还是在老年人等有行走障碍的群体中改善生活方面,都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与意义。目前这个赛道的参与力量越来越多,增长的空间也正在打开。

(编辑:吴清 校对:张国刚)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