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工地上来了群建筑机器人:效率提升4倍、节约人工成本50%|走进高交会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11-21 11:48:09   浏览:11397次  

导读: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制造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了。 《华夏时报》记者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现场看到,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建科技)携智能钢筋绑扎机器人、点云扫描机器人等产品亮相,据悉都已在自有项目实...

工地上来了群建筑机器人:效率提升4倍、节约人工成本50%|走进高交会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制造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了。

《华夏时报》记者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下称“高交会”)现场看到,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建科技”)携智能钢筋绑扎机器人、点云扫描机器人等产品亮相,据悉都已在自有项目实际落地应用。

《华夏时报》记者从碧桂园旗下全资子公司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博智林”)处获悉,博智林原本也准备参展,展现最新的工业建筑机器人成果,但由于疫情遗憾缺席。作为碧桂园在房地产市场下半场的重要抓手,博智林主要聚焦建筑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在碧桂园领导多次公开讲话中被重点提及。截至2022年7月,投入商业化应用的30款机器人累计应用施工面积破1000万平方米。

中建科技智能建造研究中心副总经理苏世龙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建筑机器人已取得住建部智能建造示范案例及行业顶级赛事奖项,目前在部份生产环节实现了“无人工厂作业”。

建筑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对于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苏世龙指出:“推动建筑机器人多场景广泛应用,有利于推动建筑业从传统的建造方式向数字驱动的工业自动化先进建造方式,能有效降低工程现场污染,实现全过程绿色建造。”

工地上来了群建筑机器人:效率提升4倍、节约人工成本50%|走进高交会

高交会现场的智能钢筋绑扎机器人

弥补人力缺失

“智能钢筋绑扎机器人搭配自主研发的智能钢筋节点识别算法和智能控制技术,能精准地进行钢筋的识别和绑扎节点的定位,进行智能化的钢筋绑扎。优势上,以机器替代人工实现钢筋绑扎的自动化加工,具有识别智能化、操作简单化、生产效率化等特点,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升高的行业痛点。”在高交会现场,中建科技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建筑行业,近年来受到了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据国家统计局《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在2014年,中国建筑工人数量达到6109万的顶峰,之后便以平均每年超过100万人的数量迅速下降,至2021年底下降到5164万人,七年间年减少了近1000万人。21岁至30岁的建筑工人比例逐年减少,50岁以上建筑工人的比例逐年增多,进入建筑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有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建筑工人在传统印象里是体力活,而且作业环境“危繁脏重”,近年来工地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多不愿意进入建筑工地务工。建筑行业面临着人力短缺及成本上升的问题。

而企业瞄准了这方面的行业痛点,如博智林研发的一款腻子智能涂敷机器人,主要用于住宅室内墙面、飘窗、天花板的腻子全自动涂敷作业,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效率是人工批刮的4倍。“与传统人工相比,其显著特点是高质量、高效率和高覆盖,可长时间连续作业,同时能有效降低人力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引发职业病与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博智林方面介绍道。

另一款原本要在本次高交会上展现的测量机器人,则是采用AI测量算法处理技术,通过模拟人工测量规则,使用虚拟靠尺、角尺等完成实测实量作业。博智林方面指出,经过测算,该款测量机器人可节省50%人工费用。

“建筑机器人的出现,可以有效弥补人力的缺失,一些重复性、高危险系数的工作完全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另一方面也可释放人力,促使人才向技术方面转型升级,如进行智能建造产业技术的研发。”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建筑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对于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有着深远的意义,建筑业是高度碳排放的行业,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总量为22.33亿tce(单位:吨标准煤当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45.8%。让建筑业减碳是推进行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一步,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

在建筑工地施工期间,相比传统的人工作业因物料消耗不明确、工人操作失误等所造成的材料浪费,建筑工业机器人除了可以分毫不差地实施建筑标准,精准控制物料使用外,还能有效地将建筑余料进行分离再加工,转化为再生建材制品,同时降低工业污染及碳排放,提升效率。

苏世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推动建筑机器人多场景广泛应用,有利于推动建筑业从传统的建造方式向数字驱动的工业自动化先进建造方式,能有效降低工程现场污染,实现全过程绿色建造。”

政策支持也成为建筑机器人行业蓬勃发展地动力。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规划,支持建筑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推动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及应用。如今年住建部出台的《“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当中强调,要加快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研究编制关键技术标准;积极推进建筑机器人在生产、施工、维保等环节的典型应用,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

虽然前景向好,但建筑机器人在商业化落地以及技术方面仍面临着挑战,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但从技术角度去看,机器人底层的共性技术很多都与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机器视觉等相通,以上机器人领域尚未攻克的技术难题依然会是建筑机器人的难题之一。如工地场景具备繁乱、随时产生变化的特性,这对建筑机器人的环境感知、定位导航、路径规划、运动控制等方面要求很高,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

“一个新的产品的诞生,需要有一个具体的需求场景,这是当前建筑机器人所面临的问题,对于场景的定义未完成,同时,这个场景需求的刚性强弱也未有效评估。其次,建筑机器人的使用者和买单者是哪些人群,对于使用者来说要解决认知和使用门槛的问题,对于买单者来说要解决投资回报问题。以上是建筑机器人商业化落地下一程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企业所需要思考解决的方向。”卢瀚宸表示。

在苏世龙看来,建筑机器人公司的商业落地需要紧跟建筑行业需求,加大研发投入,以创新驱动发展,构建产业生态,实现智能建造行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