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谢斯临
图片来源:Pixabay
自2020年12月,马化腾首次提出“全真互联”的概念,并将其称之为互联网的“下一个机会”以来,外界长期将这一概念视为腾讯版本的元宇宙。即便腾讯方面曾三次强调自己更关注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数实融合”,这一观感也未曾改变。
直到两年后的9月26日下午,腾讯才首次对这一概念进行详细解读。从发布会内容来看,全真互联其实离元宇宙很远,离产业互联网更近。两者虽共享类似的底层技术,却构想出截然不同的未来愿景。
根据腾讯联合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的《全真互联白皮书》所定义,全真互联是通过多种终端和形式,实现对真实世界全面感知、连接、交互的一系列技术集合与数实融合创新模式。
发布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进一步解释到,通过多种终端与技术,实现全面沉浸式的感知,是全真互联的主要特征;通过双向交互实现可操作、可执行,是全真互联的核心价值。
基于这样的技术能力,全真互联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真实场景中的实际问题。具体来看,腾讯的目标就是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孕育新的产业生态,塑造新的生活方式。
“凡是目前需要物理空间承载的场景,都有全真互联的机会。腾讯在各行各业的各类场景中都看到了需求,我们相信,面向数实融合,全真互联将释放出巨大的想象空间和产业价值”,汤道生强调。
离元宇宙很远,离产业互联网更近
“我们所讲的全真互联跟元宇宙没有太大的重叠性,大家的目的和想做的事情都不尽相同。”
在发布会后的媒体采访中,当被问到全真互联与元宇宙的区别时,腾讯云副总裁李郁韬如此表示。
在他看来,腾讯没有追求所谓虚拟世界跟现实世界的打通,而是更希望利用已有的科技力量,帮助各行各业更好地实现业务线上化和数字化升级。因此,腾讯最终还是会回到各个行业,去做好他们的小助手,做好几年前讲的产业互联网大的愿景。
2018年9月30日,在游戏版号停发、抖音崛起的背景下,腾讯启动了公司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将所有面向B端组织的数字化服务整合成立CSIG,并提出“既要扎根消费互联网,也要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战略,要将公司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积累的数字基础设施等新基建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用户连接能力以及生态能力接入产业发展。
以此为起点,腾讯to B业务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腾讯高举高打的风格下,该业务营收占比逐步提升,从2019年一季度的从25%提升到2021年以来的30%以上,成为公司近年来最主要的业绩增长点之一。
从这一角度理解,全真互联一开始就离实际应用落地以及商业化要更近。在腾讯的设想中,全真互联将在沟通协同、研发生产、运营管理、营销服务等产业全链条中都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此次发布会上,腾讯花了极大的篇幅介绍了多个全真互联的落地场景。
如腾讯与宝钢股份合作,利用分布式云、实时渲染等技术,打造全真全景还原的全息3D“数字工厂”,推动产线管理实现故障回溯、实时监控、工艺改进;与三一智矿合作,在鄂尔多斯的露天煤矿上推出了远程操控的无人化方案,让卡车司机坐在舒适的办公室内,就能完成一对多的无人卡车日常监控和应急接管等。
据腾讯云副总裁万超介绍,在建筑、文旅、交通等领域,全真互联已经进入大规模复制阶段。如在建筑领域,腾讯已经可以通过输出孪生中台技术,为企业和合作伙伴赋能,并以此获得收益。
“降本增效与创新发展并不矛盾”
不过,目前理想的全真互联还不能完全实现,大部分全真互联关键技术尚未发展成熟,中间还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技术缺口。
据《全真互联白皮书》预计,要到2040年,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等技术步入成熟之后,才能支撑全真互联的前沿应用与潜力突破技术将广泛发展。
然而在今年互联网行业普遍收缩的大背景下,腾讯人员优化的消息不断,特别是CSIG,据界面新闻报道,该事业群裁员比例和绝对数量在公司内部最高。在投入捉襟见肘时代,腾讯如何保持向未知领域探索的能力?
过往多年,腾讯都以“谁做大谁说了算”的赛马机制而闻名,通过鼓励内部竞争和试错,以组织内部的冗余,来保证公司新业务、新方向的探索。微信、《王者荣耀》等明星产品,都曾是内部赛马的产物。但赛马的副作用就是资源浪费明显,在降本增效的要求下,无法持续。
对此,万超回应表示,在腾讯内部,降本增效与创新并不矛盾。降本增效更多的是面对公司过去“重复造轮子”的行为开刀,砍掉不必要的开销,但并不会因此不做创新的投入。
“今天我们会将所有的技术、资源更加集中在创新,集中在突破上,强调协作、打破部门墙,共同把自己的优势、技术融合在一起,更好地去为产业服务。”
此外,据李郁韬透露,面对不多的资源,我们也会通过思考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明确方向、拉通资源、有的放矢。做为连接器的腾讯,更多的要将自己的能力以接口的形式呈现,再跟各行各业一起合力去做产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