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任文岱
责编|郭新磊
正文共3073个字,预计阅读需9分钟
9月初,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如期举行。自2018年以来,上海市法学会已连续五年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论坛(以下简称人工智能法治论坛)。人工智能法治论坛以“引领人工智能法治研究、推动人工智能法治实践、培养人工智能法治人才、营造人工智能法治生态”为宗旨。
五年间,作为主办单位,上海市法学会紧跟时代步伐、主动服务大局、传播法治声音、服务法治建设,为人工智能制度供给高地建设贡献智慧力量,使人工智能法治论坛由最初的特色活动上升为大会的“十大主题论坛”之一,增设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建立了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发布《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构建上海倡议》《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评估报告》《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指数》等,取得丰硕成果。
实际上,举办人工智能法治论坛只是上海市法学会主动服务大局、服务法治建设“工具箱”中的一环。上海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施伟东表示,无论是举办人工智能法治论坛,还是日常普法宣传、学术研究、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相关工作,上海市法学会都高度重视为各项工作搭建好平台、将学术研究及工作经验等落地转化,并一直致力于传播法治好声音,提升法学会的履职能力和影响力。
为人工智能法治前沿问题研究搭建专业平台
在2018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上海提出聚焦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和人才集聚,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
与之同步的是,在制度供给高地的建设方面,五年来,上海市法学会组织动员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法学理论研究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施伟东表示,在首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筹备期间,上海市法学会主动联系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提出举办法治论坛的构想,希望推动人工智能法治研究,为人工智能法治前沿问题研究搭建专业平台。人工智能法治论坛就此应运而生,并在2020年成为大会的十大主题论坛之一。
回顾五届人工智能法治论坛,从主题选定、演讲嘉宾到演讲内容,都呈现出论坛的专业性、前瞻性、战略性、全球性。五年间,论坛主题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囊括其中,由“数字化”向“数治化”转变,来自全球各地的法学法律界、科技界重量级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权利义务与法治实践”“智能社会的法治秩序”“数字法治:供给和适用”等,从法治、科技、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城市数字化转型等多视角,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人工智能应用的相关法律问题、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法治保障等诸多前沿议题。
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上海市法学会首次同步主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为优秀青年法治人才脱颖而出、贡献智慧搭好平台。
在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法治青年论坛上,上海市法学会发布了《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上海共识》,倡导加强智慧法治前瞻性研究,打造智慧法治学术期刊集群,为数字化转型的规则之治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数字科技等前沿技术更好服务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创新传播矩阵,提升人工智能法治论坛影响力
受疫情影响,2020年开始,上海市法学会在做好线下论坛的同时,更加注重线上直播的影响效果,团队在直播上也积累了丰富的办会经验。2021年,在微信、抖音、今日头条、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平台的上海市法学会官方账号上,线上实时观看论坛直播人数累计突破百万人次。
“影响力是传播出来的,因此在各项工作中,我们特别注重传播的作用。”施伟东表示,2020年开始,上海市法学会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将论坛触角无限延伸,进行全球直播。沪外参会人士和境外嘉宾通过云端或录制视频的方式参会发表演讲,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提升了论坛的智能化程度。同时,论坛不但开启中英双语主持,上海市法学会牵头组建的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的高级翻译团队还进行同声传译,凸显论坛国际化的同时,也更便于国际化传播。
传播“智慧法治”是上海市法学会服务法治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2021年,《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上海共识》达成后,全国40家核心期刊一致同意成为智慧法治学术共同体的创始成员,合力打造智慧法治学术期刊集群。
此后“智慧法治”成为上海市法学会和其主办的《东方法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固定栏目,定期推送智慧法治学术动态及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的智慧法治学术研究成果,并已连续两年推出《智慧法治学术影响力TOP100》榜单,引领智慧法治研究学术新浪潮。
上海市法学会、《东方法学》的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今年3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和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联合研制的2021年度“CSSCI源刊公众号传播力指数”排行榜发布,在社会科学类榜单中,《东方法学》位居榜首。今年8月发布的“CSSCI源刊公众号传播力指数”2022年上半年榜单中,东方法学仍稳居社会科学类榜首的位置。
施伟东表示,《东方法学》这一重要学术平台,在上海市法学会举办人工智能法治论坛和青年法治论坛过程中,越来越展现出媒体融合发展、凝聚学术人才的平台功能。
在传播力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法治论坛的影响力逐年扩大。
锚定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服务人工智能法治高地建设
在已经搭建好平台的基础上,让研究成果转化落地是重要的一步,也是上海市法学会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自2019年起,上海市法学会联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政法学院连续4年编写并发布出版《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2019)》系全球首部,一经发布即被列入《上海建设人工智能高地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三年行动方案》的“七大行动”内容之一。今年,德国斯普林格出版集团翻译出版了《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蓝皮书(2021)》的英文版。
在2020年世界人工智能法治论坛上,《蓝皮书》编辑部组织专家团队研制的《世界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指数》(以下简称《指数》)发布,这是世界上首个以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情况为评价对象的科学指标体系,以可量化、可视化的形式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人工智能法治发展情况,推动了人工智能法治研究深入开展,编辑团队每年根据实践发展,并征求各方意见,不断对《指数》编制标准进行优化完善,今年已发布《指数》3.0版本。
2020年,根据《指数》所设定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办法,《蓝皮书》编辑部还组织专家团队首次对我国人工智能法治水平进行了评估,形成《中国人工智能法治发展评估报告(2019)》,这是全球首次对一国人工智能法治建设情况开展评估,对于科学评判人工智能法治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法治生态建立,引导人工智能产业在法治轨道上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不仅如此,2021年,根据《蓝皮书》等一系列成果,“蓝皮书数据库(1.0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据介绍,蓝皮书数据库(1.0)主要用于法律、政策等文献资源共享,用户可以上传本地资源,下载其他人员上传的资源,方便用户共享已经收集到的数据。
同时,基于论坛筹办凝聚的人工智能学术研究资源,上海市法学会迅速成立上海市法学会立法研究工作室,投入到《上海市数据条例》《上海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条例》等相关地方立法专家建议稿和上海数据交易所相关规范、指引的研究起草工作中。
据介绍,下一步,上海市法学会将继续围绕人工智能法治高地建设, 紧盯人工智能领域根本性法律问题,对标科技前沿、国际一流的标准,以出成果、出精品为目标,打磨出一系列让业界耳目一新的高质量学术成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