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尽头,仿佛已指向全栈自研。
前有谷歌Waymo找上三星,生产车载计算平台;后有通用汽车Cruise开发自己的自动驾驶芯片。特斯拉开了个好头,Robotaxi玩家争相涌入“自研”局。
相比于红极一时却被特斯拉拨得头筹的Waymo,Cruise这次的官宣可谓气势十足,一口气公布了四款自研芯片:计算芯片Horta,传感器处理芯片Dune,雷达芯片,还有一款具体用途未知的芯片。
目前已知的是,这四款芯片都将在2025年上车应用。Cruise已经对接上一家亚洲代工厂,要么三星要么台积电。
可以预见,英伟达将彻底成为Cruise的过去式。
外部依赖与内部建设
车企有多依赖英伟达,想必这里不用过多赘述。
据英伟达官方说法,截止到今年3月份,该公司汽车客户在未来六年的订单已经超过110亿美元。这一数字去年还是80亿美元左右。
虽然算力高达1000TOPS的自动驾驶芯片Atlan还没有正式上市,但从中足以看出英伟达的抢手。也正是由于几近垄断的地位,连背靠通用的Cruise都发出了“量小没得谈”的感慨。
举个例子,一颗英伟达Orin的价格在400美元左右,要的货多,合同均价就有的谈;反过来,没有量就没有话语权。
新闻来源:路透社
“我命由我”是Cruise决定复制特斯拉自研路线,不再依靠英伟达的最直接原因。
要想抢占未来汽车市场的高地,发展自动驾驶技术是关键,而芯片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代表元素。
去年夏天,上汽董事长陈虹说出了那句“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业界名言,以此表达掌握自动驾驶的决心。
说到底,如果能用上自研芯片,省去了高额的成本费用不说,于算法的协同也是百利无一害,一定程度上还能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
不过,挑战显而易见。自研高端芯片耗资巨大,一来研发费用不可预估,二来流片成本少至百万美元,多达千万美元,工艺越先进价格越昂贵。
Cruise对此的表态是,自动驾驶车队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分摊这些投资。理论上可行,事实上,全栈自研也正成为行业流行的打法之一。
解决了算法、软硬件耦合的难题,差个高精地图,Cruise距离全栈自研也就不远了。
2025,全自动驾驶汽车照进现实?
虽然尚不清楚Cruise对芯片研发的投入额在多少量级,但据称四款芯片的应用对象都是全自动驾驶汽车(没有方向盘或者踏板)。
有了以上几款定制芯片,Cruise Origin 据称将能够在2025年实现最优成本。
Origin不同于其他Robotaxi,属于零排放、共享的电动汽车。也因此Cruise 首席执行官 Kyle Vogt表示,普通消费者在未来也将负担得起全自动驾驶汽车。
Cruise Origin
早些时候,通用汽车CEO Mary Barra说过,2025年可能会推出私人的自动驾驶汽车,和上面说法不谋而合。
美国Robotaxi发展最快的公司当属Waymo和Cruise,前者已经开始在美国凤凰城提供载客服务,接下来旧金山和硅谷的用户也会享受到Waymo的无人出租服务。
而Cruise的思路更加接地气,最近该公司表示预计三个月内在美国奥斯汀和凤凰城推出拼车服务。
要知道目前Robotaxi的费用远高于网约车费用,价格门槛决定了消费者对新服务的接受度,拼车可能会让更多的人选择去尝试。
除了盈利模式,Cruise也在做更多的尝试。比如,两年前Horta计算芯片基于ARM 架构设计,目前Cruise也在密切关注RISC-V。
图片来源:网络
RISC-V是一种开源架构,尽管芯片基于此的研发周期会有所拉长,但既能省去不菲的IP授权费用,一定程度上又能降低地缘政治风险。这也是,为什么RISC-V 超过7成的顶级成员来自中国。
当然要摆脱英伟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按照Gartner分析师Gaurav Gupta的话说,汽车制造商越来越多地尝试自研芯片和自动驾驶系统,以便更好把控产品开发和供应商的风险。然而这不是一件易事,因而很难判断某一家企业是会成功还是失败。
至少,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