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智能驾驶加速“造梦”:AR-HUD蓝海市场离爆发还有多远?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09-07 20:21:51   浏览:2643次  

导读:集微网消息 交互体验的好坏,是鉴别终端智能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准。 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新兴技术逐渐向汽车产业渗透的过程中,整车的角色也开始发生转变,从单纯的代步工具,变为集代步与娱乐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为了让用户有更沉浸式的体验感,一些车企开...

智能驾驶加速“造梦”:AR-HUD蓝海市场离爆发还有多远?

集微网消息 交互体验的好坏,是鉴别终端智能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准。

自动驾驶、辅助驾驶等新兴技术逐渐向汽车产业渗透的过程中,整车的角色也开始发生转变,从单纯的代步工具,变为集代步与娱乐为一体的智能终端。为了让用户有更沉浸式的体验感,一些车企开始将AR技术融入整车当中。

HUD(平视显示系统)是现阶段实现人车交互的主要途径之一,这项技术早期用于帮助提升飞行员驾驶军用飞机时的专注度。融入车内之后,根据这项技术及相关方案的进化顺序可以分为C-HUD(Combiner HUD)、W-HUD(Windshield HUD)、AR-HUD三种。

造价过高,缺乏标准

华安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AR-HUD是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系统最有效的人机交互形态之一,是AR最具使用价值的落地场景。该行认为AR-HUD渗透率将迅速提升,市场空间有望在2025年达到160亿美元,由于高价值量AR-HUD占比的提升和软件升级,市场有望呈现出量价齐升局面。”

虽然理想很丰满,但在产业链真正享受到红利之前,AR-HUD在技术和成本方面都尚未完善,这些问题也直接决定了AR-HUD能否实现大规模的普及。

有业内人士告诉集微网:“AR-HUD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多种传感器如何进行协同工作达到最佳的效果,对硬件设计、软件算法、以及对软硬件的整合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迄今为止,国内外具备供货能力的厂商仍以tier1居多。

对方还指出:“目前国内主要是PGU光机的工艺跟不上,例如:如何优化光路设计、缩小PGU与反射镜的距离等等,都需要产业链慢慢摸索。”PGU作为AR-HUD的核心部件,对最终虚实显像的效果起到关键性作用。据悉,PGU技术包括TFT-LCD、DLP、LCOS、LSP四类,其中TFT-LCD和DLP是当前国内AR-HUD量产车型应用的主流方案。

虽然都是PGU,但TFT和DLP两种方案在价格、效果上都有明显差距。

集微网从供应链获悉,目前市面上主流的TFT方案价格预计在3000元以内,而DLP方案的价格直接飙升至8000元以上,成本相差近两倍。“虽然TFT的成本优势显著,但其虚实结合呈现的效果也会有一定程度打折;除此之外,在挡风玻璃上的可视化角度或者区域偏小也会影响用户体验。”

“因为现阶段每家厂商方案所展示的效果参差不齐,不同车厂的挡风玻璃与驾驶员之间的距离不同,这一项变化就需要调整很多参数,所以现在AR-HUD基本上都是以定制化居多。而方案缺乏统一标准没办法规模化的生产,这也是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2021年以来,包括奔驰S级、红旗E-HS9、长城摩卡、吉利星越L、大众ID系列、广汽传祺GS8、北汽魔方、飞凡R7等车型采用了这项技术。上述两种方案的使用比例以TFT居多,而DLP由于被TI垄断,价格过高,仅出现在一些高价位的车型当中。

谁来撬动百亿市场?

高昂的成本限制下,也导致AR-HUD的渗透率还停留在个位数的水平;眼前规模达约数百亿的蓝海市场,何时才能迎来爆发期?

“目前来看,搭载这项技术的车型基本上都是高端或豪华车。AR-HUD的制造工艺难度还比较大、定制化程度也比较高,成本下不来就会限制市场的快速渗透。更重要的是,从AR-HUD当前阶段所展示的效果、和其适配的应用场景,并没有形成刚需。”一家供应链厂商接受集微网采访时说到。

截至目前,AR-HUD方案在汽车当中的主要应用场景还是在导航方面,更侧重于丰富车内人员与终端的交互,抑或是提升车内智能化程度和科技感。

上述厂商认为:“对绝大多数人的驾驶习惯来说,甚至更习惯于用手机导航。如果长期局限于这一个场景和应用,这项技术的性价比就非常低了。这对于主打性价比的车型来说,大幅增加了成本压力,且没有实用性,恐怕消费者为此买单的可能性比较低。”

那么对于追求锦上添花的车企来说,效果好显然要比成本低更具吸引力。

“TFT的虽然价格比较低,但像奔驰S级这样的车型对AR-HUD的根本诉求其实效果是,所以买一个性价比高、效果打折的方案是很没必要的,毕竟整车的定位和受众群体是固定的。如果效果不好的方案,我认为高端车也是不会认可的。”

“个人觉得AR-HUD会比较适合一些走前卫路线的个别品牌和车型,不会成为标配。如果后续性价比方案的效果能够有一些提升,以国内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这些车企是有可能会做尝试的。”

虽然AR是一个车与人之间实现联动的窗口,但或许应该考虑如何从更多的场景将这项技术融入。结合上述来看,市面上主流的两种AR-HUD方案各自受众的车企数量其实都非常有限。这也意味着对现阶段的AR-HUD方案来说,百亿市场甚至还有些遥远。

(校对/占旭亮)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