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由济南(国际)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协会主办的2022产业链创新发展大会暨两化深度融合高峰论坛在济南举办,会聚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200余名,现场,产业市场对接、前沿技术分享、高峰对话、上下游配套合作等活动相继举行。新黄河记者从现场获悉,2021年,山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8.7%,今年1-7月同比增长22.9%,高于全国增速34.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山东共有各类机器人企业160余家,形成了以济南、青岛为核心,淄博、泰安、烟台等市梯次发展的产业聚集区。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济南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协会成立以来,搭建起300多家成员单位参与的国际化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在产业链搭建、产学研合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山东是装备制造大省,产品种类丰富,农业机械、机械基础件、铸造、内燃机、医疗设备、汽车行业均居全国前列。据介绍,截至2022年6月底,山东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10767家,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47.28亿元,占全省工业比重21.4%。
近年来,山东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积极培育壮大新动能,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21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38.7%,今年1-7月同比增长22.9%,高于全国增速34.4个百分点(全国1-7月同比下降11.5%),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截至目前,山东共有各类机器人企业160余家,业务领域涉及机器人本体、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零部件等产业链环节,拥有宝佳自动化、兰剑智能、翼菲自动化、德晟机器人、科捷机器人、淄博纽氏达特等特色企业,产品涵盖工业抓举、装配、焊接、电力巡检以及物流、消防、康复等领域,在控制器、伺服系统、减速器等零部件产品研发方面实现突破,初步形成了以济南、青岛为核心,淄博、泰安、烟台等市梯次发展的产业聚集区,构建了集创新研发、整机及零部件生产制造、配套加工、系统集成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现场,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省国防科工办主任靖士宽表示,对标国际、国内先进省份,我省机器人产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产品竞争力、核心企业带动力、研发投入、上下游配套参与度等方面还存在短板不足。下一步,将加快提升创新能力、着力增强供给水平、梯次培育优势企业、培育开拓市场空间、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具体而言,山东将加快提升创新能力。聚焦多关节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协作机器人本体,以及RV减速器、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及伺服驱动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器、新型传感器、智能末端执行器等核心部件,依托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强化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尽快形成技术竞争优势。
着力增强供给水平。围绕汽车、家电、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化工、采矿、农业、医疗、食品、纺织、物流仓储、畜牧养殖等省内优势产业领域,山东将重点打造一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更加注重产业基础能力提升,培育一批机器人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
梯次培育优势企业。山东将在研发能力、产需对接、金融支持等方面开展精准服务,孵化一批独角兽、瞪羚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培育引导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升规入统。围绕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检验检测等领域,引进一批“填空型”优质企业和“补充型”重点项目。
培育开拓市场空间。山东将加大机器人产品在汽车、家电、纺织等工业制造业领域的示范应用,在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培育建设中引导并支持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品。面向农业、矿山、建筑、医疗等领域,支持企业与客户深度耦合、紧密衔接,挖掘和培育一批具有高度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激活新兴应用市常
山东将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支持优势企业引导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本体制造和集成应用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的需求,产学研用组建联合体开展协同创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盟的聚合作用,搭建合作平台和渠道,提升服务效率,推动产需对接,增加链条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