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WAIC官方
“这是哪?”“这里是全新的宇宙。”
“这里有什么?”“这里有你想象的一切。”
今天,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下称“WAIC”)在两个孩子的眼中开幕:一座科技感十足的未来都市,一片浩瀚的宇宙星空,还有正在吃苹果的牛顿和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
元宇宙就这样向人们打开了大门的一条“缝隙”,而进入第五个年头的WAIC,成了那个“推门人”。
这是上海在全国首次将“元宇宙”设定为新赛道之后举行的全球盛会,也是一次含“元”量十足的AI技术展示大会。光场技术、虚拟原生、数字孪生、全息演讲、现实增强、虚实互动、空间计算等当下最尖端元宇宙技术,聚合在“智联世界 元生无界”的主题下,呈现出一届虚实交融、全景融合的盛会。
开幕式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最高奖项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Super AI Leader,简称“SAIL奖”)正式公布。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校学者等全球数十位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800多个项目进行评审之后,最终评出英伟达Omniverse、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全球首个三模特大模型“紫东太初”等5个“SAIL 奖”和地平线征程5全场景整车智能中央计算芯片等6个“SAIL 之星”,这些项目对标的都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内最具引领性的开路先锋。
此外,每年WAIC的开幕式,还是一次思想的激烈震荡,一场科学前沿和产业发展的前瞻性遥望。来自全球的人工智能“顶尖大脑”,聚集于这场科技盛宴,分享一年来的思考和探索。
今年,开幕式继续迎来新朋旧友。
李彦宏:
自动驾驶商用将从L2直接跃入L4
WAIC第五年,李彦宏如约而至。不过,他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来到开幕式现场,而是在百度AI数字人希加加的“邀请”下,出现在大屏幕上。
作为国内第一个喊出“All In AI”的互联网公司,百度是每年WAIC最积极的参与者,李彦宏的演讲也大多聚焦于这一年来,他对人工智能领域新变化的思考。
“过去一年,无论是在技术层面,还是在商业应用层面,人工智能都出现了一些方向性的改变。”如果说去年的火星车“祝融号”还只是一个“捏”出来的数字人,今年出席的希加加则代表人工智能在逐渐从“理解人类社会”到“生成一个新世界”。李彦宏认为,这将颠覆现有的内容生产模式。
大会现场,希加加使用AI作画助手文心一格,通过文字描述自动创作了“万家灯火的梦境陆家嘴”“独具韵味的水墨弄堂”“ 外滩游船”“ 印象生煎”,这些作品包含梵高、莫奈等多种艺术风格,这种被称为AIGC(AI 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能自主生成内容)的能力,背后依托的是预训练大模型技术。
AI从理解语言、文字,到理解图片、视频,再到自主生成内容,仅用十分之一的成本,便能以百倍千倍的生产速度,创造出有独特价值和独立视角的内容作品。
过去一年里,百度多次发布自己在自动驾驶和Robotaxi“萝卜快跑”上的进展。截至目前,百度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行服务累计订单量超100万单,运营范围遍及北京、上海等10多个城市。重庆和武汉分别开放了全无人商业化运营。
技术进步让自动驾驶泛化能力增强,规模效应逐渐显现。“当我们希望在一个城市的某一地区获得自动驾驶运营资质的时候,技术上一般只要20天左右的准备时间就可以了,因为技术的通用性已经很好,我们的自动驾驶不是通过对特定区域的过渡拟合来实现的。”李彦宏自信地表示。
不过,对于自动驾驶普遍形成的演进路线,李彦宏有不同看法。他判断,L2之后率先进入商用的很可能是L4,而不是L3。因为L2和L4的事故责任界定都很清楚。L2责任在司机,L4运营商要为事故负责。但L3规定,司机需要在必要时候进行接管,这使得事故责任很难界定。因此,他认为L3的普及需要更长的时间。
丘成桐:
不参加高考,
8年培养100名世界一流数学家
欧拉、黎曼、高斯……一个个数学大师的名字出现在WAIC开幕式现场,而将他们带来的,是全球数学界最高奖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
人工智能的起点和终点,或许都是数学。开幕式上,最重磅的对话莫过于前微软执行总裁沈向洋与丘成桐关于“数学与AI关系”的讨论。
作为全球一流人工智能科学家,沈向洋提出的“没有世界一流的数学,就不可能有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论点,颇有说服力。事实也的确印证了这点。作为全球顶尖数学家,40年前,丘成桐获得有“数学界诺奖”之称的菲兹奖,其数十年前开创的几何分析数学分支,直至今天,仍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流的数学家,就好像会画龙点睛的那个画家,可以让一幅画从普通的点线变成更加深远的一片天地。”丘成桐例举数百年来多位数学大师对人工智能的贡献后指出,数学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最终殊途同归,不同的数学方法都在推动AI的前进。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在推动数学家向更多未知领域探索。300年来,诸多伟大的数学家提出了海量数学命题,但后人往往只能了解有限的数量,其中很重要的障碍便是语言。200多年,数学家欧拉产出的文章超过1000篇,但后人能够真正了解的只有100多篇,拉丁文是读懂它们的最大障碍。“欧拉的每篇文章几乎都会提出开创性的观点,如果人工智能能够突破这些障碍,将这些文章进行系统性的消化后输出,我想对后人研究将有很大启发。”丘成桐表示。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还将帮助数学家突破一些经典难题,比如数学申论受制于海量数据计算,还没能出现更令人满意的结果,但AI强大的算力将有利于加速这个过程。
从哈佛大学退休后,丘成桐全职入职清华,2021年年初,清华大学推出数学科学领军人才计划,后于3月成立求真书院,丘成桐任院长,在国内首创八年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培养方式,采用从本科贯通培养至博士的“3+2+3模式”(3年数理基础+2年科研训练+3年博士研究)。
“从历史上看,伟大的数学家都是10岁、11岁开始对数学产生兴趣,我想在国内探索一种不同的训练方式。”丘成桐透露,求真书院从全国挑选了100名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不参加高考,直接进入清华求学,希望8年后,能从中产生中国第一批得菲兹奖的一流数学家。
胡厚:
算力网就是下一代电网、高铁
这是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连续两年在WAIC开幕式上做主题演讲。开讲前一个小时,大会刚刚送给华为一个“惊喜”华为云AI辅助药物设计平台获得今年的“SAIL之星”,这是WAIC每年邀请全球数十位科学家评选出的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方向性技术突破、应用创新并改变人类生活的项目。
这让他想起前段时间华为参与的一个项目。在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款新的超级抗菌药,这个创新药有望成为全球近40年来第一个新靶点、新类别的抗生素。华为的人工智能药物分子大模型帮助科研人员对上亿个分子化合物进行提前预测和筛选,从而使研发过程从常规的几年缩短到一个多月,研发成本降低了七成。
经过数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正越来越成为像电力、互联网一样的通用技术,嵌入到各行各业的作业场景中。今年的WAIC展会上,越来越多落地的实际案例显示,赋能千行百业不再只是人工智能的愿景,而是价值的真正体现。
胡厚认为,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建好、用好人工智能的算力设施,规划好应用创新的方向,真正让人工智能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升级创造价值。
为此,胡厚提出,第一,应持续推进算力网络的建设,让算力中心走向面、形成网。在这个过程中,他建议AI先行,即国家算力网络的建设,可以先形成人工智能算力的网络,未来10年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将会增长500倍以上,它将是未来算力最大的增量;有了算力和网络支撑,再联网各地超算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等等,从而形成一个全国范围的统一算力平台。
胡厚预测,未来的算力网络就像今天的电网、通信网和高铁一样,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
第二,建议各方携手构建相对统一的标准。当前各类计算中心产生的数据,在格式上、算法上都不太相同,相互之间往往无法直接调用,只能在本地发挥价值,这给算力基础设施的统一运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他建议,在专利硬件应用接口、节点互联和数据共享等多个层面,实现标准的相对统一和兼容,做到不同的算力中心“同唱一首歌”。
第三,加速行业应用的孵化和创新,让人工智能的技术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当前,孵化大模型已经成为行业与场景创新突破的一种共识,各家互联网公司都在搭建自己的大模型。大模型研发门槛高,费时费力,胡厚建议,要避免重复投资开发,产学研要一起梳理不同行业场景需要的基础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牵引大模型的孵化和创新,从而集中优势资源,加速人工智能的应用向各个产业和行业的渗透。
作者/ 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 王昕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WAIC官方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