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冰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进程推进,银行机构纷纷加码科技力量投入和科技人才引进,从金融科技角度进行内部架构调整。
记者注意到,连日来,多家银行公布的2022年半年报中披露称,正强化AI在银行的应用及赋能,其中AI银行概念也被提及。
“目前银行在金融科技的AI领域布局从‘投入’角度来看主要是技术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两个方面;从产出角度看,AI产品类型丰富,既有内部使用的系统与产品,也涉及对外赋能作为商业化解决方案的输出。无论是内部使用还是外部输出均有益处,因此金融科技领域的AI应用已成为多家银行重点布局方向。”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AI赋能金融效果显现
梳理银行机构科技投入的重点领域,《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AI赋能已是多家银行重点布局方向之一,且AI能力建设方面及AI应用方面的效果已初步显现。
据招商银行披露,该行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今年上半年已服务用户487万户。在降本增效方面,AI模拟人、辅助人、替代人成效显著,AI智能客服、语音质检、智能审录、海螺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共实现人力替代超过10000人。
在AI能力方面,邮储银行智能语言语音系统内嵌于信用卡APP、新一代手机银行、电话银行等,赋能语音播报、语音输入、模糊搜索、逾期提醒、还款提醒、动账确认、客服助手等12类业务场景,助力远程银行中心每日完成16万通座席录音转译,转译准确率达85%以上,实现三地两中心座席录音100%覆盖。
提及AI银行概念,平安银行方面表示,该行正全面升级AI平台能力,进一步深化和推广AI技术在其他业务领域的应用。今年上半年,零售AI平台新增模型1080个;小PAi机器人应答准确率达97%,服务用户数达40.61万;AI语音外呼累计达到25.45万通;AI信审支持数字贷等线上化营销场景64个,累计完成59万笔融资交易的审批。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银行AI客户经理累计上线超1400个场景,上半年月均服务客户较2021年月均水平增长63.2%;客服一次性问题解决率、非人工服务占比均超90%
中信银行也在线上渠道方面试点推进“APP+AI+企业微信”大众客户集中、批量、线上协同经营模式。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及智能设备的量产,各家银行积极进行智能化布局,向数字化银行转型升级,用实际行动迎接‘智慧银行’时代的到来。AI技术能够降低人工和银行网点的成本,同时提升客服效率,预计未来会逐渐与银行利润挂钩。”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持续探索AI技术深度应用
记者注意到,聚焦科技创新、夯实技术底座已成为银行业进行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之一,多家银行已在持续探索AI技术的深度应用。
招商银行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反洗钱领域的科技投入,持续探索AI技术的深度应用,围绕数据分析、风险管控、尽职调查管理、客户信息统一视图、监管合规数据治理等重点领域进行系统性的研发、迭代和升级。
交通银行称,将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形成企业级能力。中信银行则表示,将加快智能风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线上化业务风控能力,打造以“大数据+AI”为内核的智能预警系统,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和精准性。
到目前为止,AI技术已在银行业大范围应用,尤其是在反洗钱、反欺诈、信贷风控、营销等领域,已显现一定成效。中关村科金技术副总裁张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目前银行业已逐步认可AI的落地价值。相对于其他行业,银行业对AI技术的接受度更高,更愿将其视为底层平台来投入使用。一方面,投入数据平台,可对接大规模数据,完善数据治理架构,夯实数据基础;另一方面,部分银行近年来陆续投入AI平台建设,通过引入AI算法处理语音、图像、时序、图谱等复杂数据模型,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打通了前些年在业务场景驱动下建设的各个‘烟囱式’架构,逐步消除‘信息孤岛’。”
谈及下一步银行加码AI银行建设的发力方向,张杰认为,“银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发力方向有很多。伴随国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完善,乡镇农村也有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起来,金融机构如何助力“三农”经济发展,不仅仅涉及银行自身经营问题,也涉及银行如何践行社会责任的问题。AI技术的应用,能在资金供需关系中降低尽调成本、加强风险评估,其中许多环节需要运用多模态AI技术。因此预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场景逐步实现线上化,银行业对AI领域的投入也将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