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计算服务器“量羲”来了!记者现场揭秘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08-28 18:47:09   浏览:10617次  

导读:《科创板日报》8月25日讯(北京 记者 胡家铭) ,今日,量见未来量子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办,现场来自政府部门、院士专家、产业界人士等共同探讨量子计算发展前景。 会议期间,百度发布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和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量羲。从使用方...

《科创板日报》8月25日讯(北京 记者 胡家铭),今日,“量见未来”量子开发者大会在北京举办,现场来自政府部门、院士专家、产业界人士等共同探讨量子计算发展前景。

会议期间,百度发布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和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量羲”。从使用方式来看,该解决方案集量子硬件、量子软件、量子应用于一体,移动端、PC端、云端等平台均可使用。通过下载一个APP,其用户便可在某种程度上体验量子计算应用。

量子科技面前的“三座大山”

在二十世纪初,以普朗克、爱因斯坦、波尔为代表的科学先驱共同努力建立了量子力学,这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也成为了未来量子信息技术革命的科学源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以半导体、激光、磁存储为代表的量子材料与量子效应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当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但这次技术革命还只是被动认识和利用量子现象来实现科学和技术的创新,对量子材料和量子效应的操控,仍然没有用到量子态相干性这个量子最基本本质的特征。

近年来,量子科技,特别是量子计算的研究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制定了量子规划,量子科技前沿的竞争热度在不断升温。“量子霸权”,也成为各国科技力量争相抢夺的“桂冠”。

整体来看,量子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量子计算、量子通讯与量子精密测量,但其核心是量子计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向涛院士在发布会上表示,所谓量子计算,就是按照既定的算法和程序对量子态进行操控的过程。没有量子计算,仅仅是量子通讯和量子精密测量不足以动摇现有信息社会的信息技术根基。

2012年,物理学家约翰普莱斯基尔提出了量子计算的"三座里程碑",也被国际公认是达成通用量子目标的三个阶段第一座山:量子霸权。它指的是造出在某个问题上超越经典计算机能力的量子计算机。谷歌的悬铃木、中科大的九章、祖冲之等,都已经相继在特定任务上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因此,想要让量子计算来解决实用问题,就需要跨越第二座山:实用量子模拟机,制造出专用的量子模拟机,对量子体系进行精准制备、操控与测量,为走入商用做准备。第三座山,是最终、也最困难的目标,研制可编程的通用量子计算机。目前国际对于量子计算话语权的争夺,已经开始跨越第二座山,进入了“中场战事”。

“量子计算”竞争进入中场战事,记者现场揭秘

在“量见未来”开发者大会现场,《科创板日报》记者见证了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量羲",以及百度发布的新款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上述硬件及解决方案的发布,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中国在量子计算产业化上开始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所谓“乾始”,是集量子硬件、量子软件、量子应用于一体的产业级超导量子计算机。“乾始”量子硬件平台现已搭载10量子比特高保真度超导量子芯片,为用户提供稳定优质的量子计算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该超导量子计算机虽然在搭载的量子数量上与中科院潘建伟院士发布的72光量子比特计算原型机“九章”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在“乾始”平台上已经运行了允许普通用户下载并使用的“量易伏”APP,这也意味着用户可以通过云服务获得量子算力,实现产业级的量子计算服务。

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计算服务器“量羲”来了!记者现场揭秘

而“量羲”,则是百度推出的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提供私有化部署、云服务、硬件接入等一系列服务。百度方面表示,该方案可最大程度上简化了量子硬件部署到量子服务的全流程。“量羲”具备适配超导、离子阱等多类型主流量子芯片,可实现量子芯片“即插即用”。在科研进程上,“量羲”已经完成中科院物理所超导量子芯片和中科院精密测量院离子阱量子芯片连接验证。

在后续实验室参观环节,《科创板日报》记者得以一窥“乾始”与“量羲”的全貌。从结构上看,用于算力支撑的超导材料与量子芯片的体积并不大,只占据整体结构的几十分之一,但据百度量子计算研究所所长段润尧博士介绍,通过占据整体大多数的冷冻设备,可将超导材料与量子芯片温度降至合适区间,以此发挥其全部算力。

全球首个全平台量子计算服务器“量羲”来了!记者现场揭秘

此外,在开发者大会现场,段润尧博士还表示,到2031年,全球量子计算直接相关的产业规模可以达到8千亿元。另一方面,最近也有调研表明,重大的企业,有将近70%的企业都希望能够进行量子计算相关的布局。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则在视频致辞中表示,由于技术上的难度,何时实现通用量子计算机尚未明确,学术界一般认为还需要15年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因此,在漫长的学术及产业攻关期,也会不可避免出现诸如“量子速读”等炒作概念、蜂拥而上的状况。尤其是对量子计算的应用进行了某些超于实际,不切实际的宣传,对公众和投资者造成了一定的误导。这从长远来讲,会对量子计算整个领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潘建伟院士最后表示,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都有责任本着实事求是、厚积薄发的态度,共同为新兴技术营造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