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万亿市值的特斯拉,用人形机器人再次“驱动”AI梦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08-27 09:18:02   浏览:12875次  

导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硬核科技星球Pro 8月11日,随着一声One More Thing和台下观众的热情掌声,站在小米新品发布会舞台上的雷军发布了小米第一台人形机器人产品CyberOne,在观众的注视下,这位身高1.77米,体重52kg的机器人不但和雷军对话交流,更是与这...

万亿市值的特斯拉,用人形机器人再次“驱动”AI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硬核科技星球Pro

8月11日,随着一声“One More Thing”和台下观众的热情掌声,站在小米新品发布会舞台上的雷军发布了小米第一台人形机器人产品CyberOne,在观众的注视下,这位身高1.77米,体重52kg的机器人不但和雷军对话交流,更是与这位小米总裁来了一张张自拍照,并送上一枝鲜花。

智能化武器扫荡“落后”产业顽疾

为了让机器人时代照进现实,特斯拉在汽车行业早已深耕多年,挖掘出诸多核心能力,其中最不容忽视的是软硬件深度融合与OTA能力。

智能化的一大核心是让汽车成为四轮“电脑”,完成高效工作,这取决于厂商对汽车软硬件领域的深度融合,正是特斯拉开启了对传统分布式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深刻改革的大幕。

马斯克曾介绍称,Tesla Bot机器人将是一位身高1.73米,体重56.7千克,可抱起20.4千克的货物,最快行走速度8km/h的人形机器人,它可以帮人类除草,或者搬运东西,或者拿快递.......而要让机器人不断学会新的能力,不断帮助人类解决那些无聊且繁琐的工作,特斯拉擅长的OTA升级技术以及软硬件融合能力则不可或缺。

这种强悍的产品自我进化能力源于何处?在马斯克的演讲中曾给出过答案,他曾说:“我们当然需要那些从事先进工程的人具有创新性。为此,特斯拉建立激励结构,在创新过程中犯错不会带来很大的惩罚,但是完全不尝试创新会带来很大的惩罚,你会被解雇。”

自动驾驶技术颠覆人形机器人

首先,人形机器人Tesla Bot的AI域采用FSD Computer作为算力核心,配备8个Autopilot Camera作为传感器,这是特斯拉汽车感知世界的硬件基础,通过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Dojo训练,自动标记等算法,在汽车上已经具备的自动辅助驾驶能力迁移至机器人并成功的概率较大,并且由于借助摄像头而非激光雷达,其人形机器人成本将具备不小优势。

当然,要彻底实现这一愿景,特斯拉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这或许是这家公司发展至今将面临的最大困难。国际专业组织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旗下杂志IEEE Spectrum的资深机器人编辑Evan Ackerman就指出:“不像火箭或者汽车,人形机器人并不是一项已经存在的科技,并非有宏大的愿景、一群聪明的人,再加上资金投入就可以实现的。”

在他看来,机器人领域仍存在许多基础性的软硬件问题需要突破,即便是大众熟知的最像人的波士顿动力机器人,也依然受困于成本、技术、应用场景等限制没能进入C端市场,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人形机器人背后需要极大的算力需求,具备自研AI处理器的厂商可以提供强大的算力支撑。算力作为数据加速处理的动力源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机器学习的训练环节需要庞大的数据输入量才能支持复杂的神经网络模型,训练过程中由于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和较大的运算量,因此对于处理器的算力、能耗要求极大;同时,推断环节同样需要大量的矩阵运算。AI处理器芯片可以支持深度神经网络的学习和加速计算,相比于GPU和CPU拥有成倍的性能提升,和极低的耗电水平。因此具有自研AI处理器芯片的公司具有先发优势。

当特斯拉迈入机器人新周期

“人们不知道想要什么,直到你把它摆在他们面前。”

乔布斯这段话放在如今的人形机器人领域似乎再合适不过了。当2021年马斯克公布人形机器人Tesla Bot时,不少专业人员还在怀疑人形机器人究竟能在我们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而一年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就开始出现在厂商发布会上,并为机器人产业链带来了新的成长机会。

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头部玩家之一的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曾指出,新技术为机器人带来了细分行业的机会,他表示:“以云端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是5G时代的杀手级应用,是人类的第三台计算机,必将超越手机和汽车行业成为数字时代的最大产业。”

据市场调查公司MarketsandMarkets于2022年4月发布的研究报告,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总量在2022年为15亿美元,到2027年将增长到17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3.5%。需求主要将由教育行业、零售业和医疗业推动,显然,覆盖诸多领域的人形机器人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支持。

优必选首席品牌官谭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演讲中曾指出,中国在整个机器人产业链,无论是上游底层硬件,从AI芯片、伺服舵机、减速机、传感器等技术上面,已经有全球最长的产业链,在中游的技术支持上面,无论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语音识别、还是云平台、物联网等方面,中国也有全世界最庞大的群体,而在下游产业的供应链里,中国是全世界拥有最庞大应用场景的地方。

从汽车产业走向机器人产业,特斯拉为我们带来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从人类数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我们不难看到,“硬科技”理念提出者、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曾经指出,人类经济发展的底层规律包含三大系统:知识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经济发展主要来源于经济系统高速增长,但是,经济系统如果需要保持高速增长,则需要依靠知识系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持续输入能量。而支持知识系统的根源来自于科技水平的提高,来自于实现那些对人类有益却无比困难的技术升级,显然,人形机器人正是其中之一。

从硬科技发展的角度来看,200年前是机械革命,100年前是电气革命,过去60年是集成电路和光通信推动的信息化革命,而未来100年将会是“光子+AI”的时代,而人形机器人恰好是承载“光子+AI”时代技术的最佳载体。

正如马斯克前不久发表的《相信科技创造美好未来》一文中说的那样:“将来,一台家用机器人可能比一辆汽车还便宜。也许在未来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就可以给父母买一个机器人作为生日礼物......当有一天我们解决了汽车的自动驾驶问题,也就解决了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问题,到那时,将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到人形机器人身上,就将比汽车具备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