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柔软的机械“手指”可以夹起不规则物体、国产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开展远程诊疗……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北京经开区12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打造的多个机器人应用场景纷纷亮相。记者了解到,自世界机器人大会落户北京经开区以来,截至目前,经开区机器人企业数量翻了6倍以上。
展区内,新能源电池盒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正在工作。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我们通过给空气戴上手套,研发出低成本替代人手去工作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工业自动化生产‘最后一厘米’的难题。”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携带自主研发的柔性末端执行器,能够温柔无损地抓取工件。其具有极高的自适应性,同一夹具可抓取不同尺寸、形状和重量的工件。记者在现场看到,柔性夹爪正在自由地抓取一个个不规则的物体,动作犹如灵活的人手,不见任何犹豫卡顿。用柔性末端夹具抓取搬运已经成为食品等行业的普遍现象。
软体机器人展区内,柔性夹爪正在抓取物品。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展区内,新能源电池盒机器人智能生产线正在快速工作,7台工业机器人、10个工艺流程,全面展示电池盒生产的多种工艺过程,并采用先进的自主移动机器人与系统配合,构建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实现了生产和物流的全自动运行。
北京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加快发展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以上装备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装备产业产值五分之一以上。今年上半年,北京经开区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334亿元,同比增长18.5%。
“十四五”时期,北京经开区将继续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预计到2025年,北京经开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总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