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未来网
日前,中央网信办、国务院未保办(民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行“清朗2022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聚焦未成年人使用频率高的短视频直播、社交、学习类App、网络游戏、电商、儿童智能设备等平台,集中解决涉未成年人问题乱象。
未来网记者发现,其中针对儿童智能设备,中央网信办明确指出,强化对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平板电脑、早教故事机等智能设备信息内容管理,深入排查语音、视频、文字、图片、游戏等场景,全面清理违法不良信息。
央视新闻截图
日渐流行的儿童电话手表大多被冠以“智能”头衔,以“安全”“便捷”作为产品的最大卖点。这两年,儿童电话手表因为有定位和通话的功能,受到广大父母的青睐。火热的同时,其内置的软件内容也频频被爆出存在不良信息,以及内置游戏、广告让家长头痛不已。
未来网在今年6月《“向孩子下手,没有底线!”电话手表内置游戏遭家长控诉》一文中报道,有儿童电话手表内置游戏、广告、弹窗等问题,备受网友和家长消费者的关注。
涉未成年人的这些问题,严查
事实上,自2020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已连续2年组织开展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网上涉未成年人重点环节、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治理工作。
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对比往年暑期专项整治行动,密切关注学习类App和版块,集中清理低俗及其他导向不良内容仍是关注重点。同时今年行动新增了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平板电脑、早教故事机等智能设备信息内容管理,对此不少专家表示赞同。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院教授王贞会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实际上也就表明一个基本立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是全方位全覆盖,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凡涉网用网之处均应关注未成年人保护,均应严格落实法律法规等有关规定,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的使用环境。
“不论是教育学习类App还是智能设备,只要是未成年人使用的,就应从网络应用的实质内容去看是否会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而不管其外在的形式和技术载体、设备类型是什么,虽然儿童手表等穿戴设备所具有的定位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儿童走失,提高儿童安全性,但其内置的游戏类、广告类APP与其他形式的网络游戏、广告等在性质上没有本质区别,从而同样应当受到严格的法律监管。”王贞会坦言。
学生在体验在线教育。未来网记者 张冰清 摄
“这也提醒有关儿童产品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在设计和生产儿童设备时,应当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应当依法切实履行对其设备中内置软件和相关内容的主体责任,高度重视该设备内置的软件是否符合儿童利益保护,是否有可能侵害儿童利益。”王贞会表示,在产品出厂前应当经过严格的产品认证和信息内容专业审查,在产品销售过程中,生产商和销售商要及时对产品及其内置软件、信息内容等进行定期跟踪检查。对于有关软件及内容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应当及时关闭禁用有关软件和屏蔽删除相关内容,并将可能涉嫌违法犯罪行为向网信,公安等有关部门报告。
专家建议:建立事前预防长效机制
“规定早已出台,但似乎对机构开发这些产品,让未成年下载暴力内容没有监管。”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保护未成年人,关键在事前的预防,而不是事后的补救,治理必须建立长效机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互联网产生后,相关法律的机制建设状况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在未成年人在网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容易周期性的复发。特别在暑期是未成年人用网安全的高发时期。
“未成年人在网络环境中遇到的不良信息、游戏诱导等问题的解决,更深层次还是要从符合未成年人成长发展特征的根子上解决。”储朝晖坦言,“整体来说。未成年人的活动过于单调,特别是假期,事实上应该有更多的社会机构来参与,让孩子的假期生活过得更加丰富多样,让孩子充分感受现实世界的快乐,而不是沉浸在网络里。”
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环境中的行为有着明显特征。储朝晖列举道,孩子们好奇心丰富,自制力、辨别力却并未成熟,没有安全防范意识。正因这些特征的存在,分析青少年网络问题形成背后的心理原因显得更为关键。
此外,面对AI、视频直播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储朝晖指出,信息技术是把双刃剑,不能放任用技术控制孩子的行为,而应该衡量利害、揣摩适度。
“事实上,未成年人在互联网环境中遇到的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要从活动、从青少年的成长发展的积极方面,提供更多的资源,让他们能够有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这是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积极方向。”储朝晖坦言。
其他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