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07-04 10:17:30   浏览:13078次  

导读:邓思邈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长安UNI-V,上市3个多月,就被136名车主愤怒投诉。 主要因为一则官方通知: 6月30日起,该车取消三大功能:远程监控、360全景、远程智能泊车。 要知道,这些功能当初可是被长安当成营销卖点,进行宣传的。...

邓思邈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长安UNI-V,上市3个多月,就被136名车主愤怒投诉。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主要因为一则官方通知:

6月30日起,该车取消三大功能:远程监控、360全景、远程智能泊车。

要知道,这些功能当初可是被长安当成营销卖点,进行宣传的。

最开始又不说,突然变卦,这是玩的哪一出???

其实,除了长安,日产、比亚迪、小鹏的远程监控功能前不久也统统被禁了。

事出必有因,去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写满了答案。

智能车数据,不让随便用了?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是中国第一部针对汽车数据安全制定的法规,由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法规一共十九条,通过界定汽车数据和监管主体,对数据处理原则做出了规定,同时明确了数据处理者的义务,并制定跨境数据传输规则,初步建立了中国汽车数据安全的合规框架。

该法规最大亮点在于,明确了用户在数据收集上的主动权,各大车企、软硬件供应商、自动驾驶公司们,不能像以前一样无序收集和滥用汽车数据了。

一句话概括就是,无论车内车外,一切数据和隐私都要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且还要进行分级保护。

车内的问题还比较好解决,提前告知并且征得个人同意就行。

关键在于车外,一方面是采集车外个人信息,另一方面是向车外提供信息。

而且现在的车,随随便便就是6个、7个800万像素摄像头,车在路上跑,摇身一变,成了行走的高清监控头。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道路上的地理信息、人流量、车流量啊,什么都能被拍进去,而且通常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所以,该法规要求数据尽量在车内处理,除非确有必要不向车外提供

如果实在要收集车外个人信息,并且向车外提供怎么办?

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匿名化处理,包括删除含有能够识别自然人的画面,或者对画面中的人脸信息等进行局部轮廓化处理等。

大意就是,要给画面中的人脸和车牌号等关键信息打上马赛克,总之看不清就对了。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除此之外,法规还对数据处理者提出了两大要求。

一个是默认不收集原则,除非驾驶人自主设定,每次驾驶时默认设定为不收集状态。意思是每次收集数据前都需要征得用户同意。

另一个是精度范围适用原则,即根据所提供功能服务对数据精度的要求确定摄像头、雷达等的覆盖范围、分辨率。意思是要求车企们量体裁衣,不要为了智能而智能,够用就行。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该法规对汽车数据明确划分了三个层次。

除了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外,保护力度最大的就是重要数据,即一旦遭到篡改、破坏、泄露或者非法获娶非法利用,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数据。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具体来看,该法规明确指明了六类重要数据:

军事管理区、国防科工单位以及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等重要敏感区域的地理信息、人员流量、车辆流量等数据;

车辆流量、物流等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数据;

汽车充电网的运行数据;

包含人脸信息、车牌信息等的车外视频、图像数据;

涉及个人信息主体超过10万人的个人信息;

国家网信部门和国务院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确定的其他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组织合法权益的数据。

法规要求,在处理重要数据时,汽车数据处理者应当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并在每年十二月十五日前向盛自治区、直辖市网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送风险评估报告。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如果重要数据要“出境”,应当通过国家网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评估。

新法规产生了啥影响?

无独有偶,今年4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汽车企业安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也对汽车数据安全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企业要切实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企业要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处理活动,以及数据出境安全管理。

新法规接踵而至,影响却可能刚刚开始。

一方面,车企、软硬件供应商们已经纷纷展现了隐私脱敏工作,俗称打码

个人信息安全、图像脱敏等开始成为新功能、新专利。

比如上汽发布了网络安全管控标准2.0版本,新增了车云协同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安全模块。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地平线从去年9月底起,就陆陆续续申请了4个“图像脱敏”的相关专利,目的也是为了提升用户隐私数据的安全性。

商汤科技还对“汽车传输视频及图像脱敏技术要求与方法”进行标准立项,希望构建一套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回传闭环系统。

另一方面,摄像头为核心的传感器,之前无序扩张的状态将被终结。

比如以上汽智己L7为代表,一度为新车设计和配备了三颗总计一亿五千万像素的Carlog智能车载摄像系统,并且就置于头顶视野最好的位置。

智能车摄像头开始被严管:隐私数据不能想看就看,想用就用

而在此之前,智能车的摄像头内卷,也基本就800万像素水平…

不过现如今新规出炉,智己L7也开始强调,摄像头“主要是针对风景拍摄,如果牵涉到人脸等敏感信息,传输到车外会做模糊化处理。”

但可以预见的是,在精度范围适用原则下,这个一亿五千万像素的摄像系统是否能一以贯之下去,也被打上了问号。

最后,也是会对所有潜在车主和消费者产生的影响。

一些机关和关键单位工作的车主,还能愉快开智能车吗?

【智能车参考】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