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晨会,张晓雷穿上无尘服进入集成电路生产线。晶圆厂里的产线24小时有人守着,他要查看前一天夜里遗留下来的问题,和团队一起处理异常。一切解决妥当,设备恢复运行,监控没问题后,产线正常运转、继续生产。
在半导体领域摸爬滚打近20年,如今的张晓雷是西安一家光电芯片创业公司奇芯光电的Fab(晶圆厂)运营总监。奇芯光电专门从事光电芯片、模块、子系统和模设备的研究、开发、制造,他在里面负责晶圆工艺开发和维护。
看着行业起起伏伏,半导体的热度在2019年是质的飞跃,半导体人的薪资待遇逐渐提高,他认识的同行中,百分之七八十选择回到国内发展,“东南亚Fab的一大批工程师回流。”
张晓雷说,像他这样负责工艺的岗位也是个枯燥的行当,身边的同行有去有留。当下半导体的火热就像20年前的计算机,但每个行业都有波峰和波谷,即使这个行业过几年或许不热了,他也希望热爱这个行业的人能坚持下来。
半导体行业薪资高,工程师回流国内
80后张晓雷是吉林人,在半导体行业工作快20年。2004年本科毕业于长春,学的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当时宁波一家半导体公司到吉林招聘,他专业也对口,投了简历、过了面试,于是跑到南方,做了这家企业的设备工程师。一入行,自己也没想到,看着行业起起伏伏,“一干就干了将近20年。”
2008年,他跳槽到西安,进入到一家研究所刚成立的集成电路生产线。后来又在西安交通大学念了研究生。2016年,他加入西安光电芯片创业公司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在这里,他负责晶圆制程工艺开发,满足单项工艺需求,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工艺问题,保证产品产出良率。
回想起刚毕业参加工作时,他身边的芯片工程师大多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海外流动,“因为那边的薪水比较高。”近几年国内半导体行业火热,张晓雷最明显的感受是薪资待遇逐渐提高,“国内的薪资待遇现在明显要比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边高。”
这也促成海外芯片人才回流,“东南亚fab的一大批工程师”回到国内。张晓雷说,他认识的同行中,“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选择回到国内发展了。”回到国内,“不管是职位还是薪资待遇都有很明显的提升。”
张晓雷说,工程师之所以身价高,是因为处理异常的经验是值钱的。“你见了很多不同的异常,怎么去解决,在这个解决过程中是怎么思考的,后面是怎么去预防的,这是比较值钱的。”
半导体的热度在2019年迎来质的飞跃,“就感觉突然一夜之间资本的资金都找到了半导体,都想做半导体这一行,大家都嗅到了味道。”在张晓雷眼里,行业火热、人才短缺的另一个直观表现是,早前,国外企业对国内芯片工程师的要求高,例如要求必须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面试也严格。“新加坡招人必须有5年经验,少于5年你就老老实实地提升自己。”
但当芯片人才缺口逐渐增大时,他发现,“招聘的标准越来越低,从5年工作经验到3年,最后变到一年,只要你有一年经验就可以去。”
工艺岗位挑战大,西安造芯有优势
国内半导体人才短缺,一方面是半导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芯片人才供不应求。另一方面,张晓雷说,像他这样负责工艺的岗位也是个枯燥的行当,他的圈子里“大概40%的人后来选择离开了半导体行业”,“有的离开得早,干了一两年就走了,有的离开得晚一点,七八年也会离开。”
“面对设备、面对程序、面对机器,每天要在Fab里穿着无尘服,戴着口罩、戴着手套,里面没有座位,一待可能就要待个七八个小时,出来的时候手都被汗浸得发白。”
晶圆厂里的产线需要24小时有人守着。“很多工程师刚来的时候挑战比较大,他需要倒夜班,两个月或三个月就要倒一次夜班,倒一次就要上一个月夜班。”
半导体产业有波峰,也有波谷。2011年,国内半导体行业萧条,有企业大裁员。张晓雷记得很清楚,一家企业里将近20个人,十七八个都被裁员后流失到其他行业。
直到2014年、2015年,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复苏,人才被招了回去,“因为他们本身就有经验。”
西安一直以来是全国半导体领域科研、教育和生产制造基地之一。
这里诞生过我国第一台极小规模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第一块16位微处理器,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也曾代表着国内最先进的半导体科研水平。这里已形成从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到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系统应用的较完整产业链。
相对于“北上广深”以及苏州、无锡等城市,不可否认的是,有经验的半导体人才更愿意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流动,张晓雷说,在西安招聘这些半导体人才优势较小,但这里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等众多高校,如果企业对人才培养有计划,那么在西安招聘应届毕业生就是优势。
“做半导体这一行,比如招聘设备工程师,那么机械、自动化、电气专业的学生相对来说对口一些。工艺工程师相对来说需要招集成电路、微电子、物理、化学专业的毕业生。”
已经走上管理岗的张晓雷也更喜欢用有多年经验的工程师或管理人员。“35岁焦虑”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但张晓雷说,半导体行业里目前没有这样的压力,“35岁在这个行业非常吃香,他的经验、他的心智,各方面都趋于顶峰状态。”
沉下心学习,希望热爱行业的人能坚守
2014年奇芯光电创办时,它的创始人49岁。这家企业将材料与半导体光电芯片融合,将芯片设计和流片工艺融合。
如今,奇芯光电已建立起光电芯片设计和制造平台、光电集成器件封装平台、高速光器件和光模块综合测试平台,具备从光电芯片到光器件、光模块、子系统全系列产品的垂直整合能力。
在奇芯光电的晶圆厂,张晓雷仍然需要到一线了解工艺设备和产品情况,和团队一起解决工艺开发过程中的难点,而不是只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在他眼里,这是技术型管理的一个大忌。
张晓雷说,当下半导体的火热就像20年前的计算机。但每个行业都有波峰和波谷,即使这个行业过几年或许不热了,也希望热爱这个行业的人能坚持下来。
“每个人选择不同,其实真正能坚持下来的,还是一些真的热爱这个行业的人,另外就是真的想为国家或为这个行业多做一点贡献的人,顺便提升自己。”就像他身边,40%的人最后选择离开这个行业,但留下的60%,他们仍然在跟着半导体行业走。
张晓雷说,半导体行业的工艺岗位是枯燥的,“要沉下心,充实自己去学习,才能得到提升。”大厂有先进制程,工程师在大厂接触到的先进工艺、先进技术是小厂比不了的。小厂的工作岗位、职责、要求能让工程师负责更多的领域,水平自然就会提升。
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学习。“大厂把模块分得很细,每个人只负责一小部分。自我学习能力并不是很强的人,每天沉浸在自己负责的这一小块里,不去接触其他东西,眼界会很校”当下的环境,跳槽可以获得高薪,人心更容易浮动。他建议,如果年轻人想要进入行业,还是要安下心来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