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6G最新进展!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06-24 08:21:32   浏览:39421次  

导读:为落实我国十四五规划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的战略要求,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移动信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原始技术创新突破,中国移动于2022年6月22日,举办遇见未来6G协同创新技术研讨会,分享中...

为落实我国“十四五”规划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的战略要求,进一步融入国家创新体系,落实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促进移动信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加快原始技术创新突破,中国移动于2022年6月22日,举办“遇见未来6G协同创新技术研讨会”,分享中国移动协同合作伙伴在过去一年来取得的联合研发成果,共同探讨6G技术前沿、推动6G协同创新。

研讨会由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易芝玲博士主持。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创新院等合作载体的知名教授、学者,以及中国移动研究院技术专家,分享了6G关键技术研究的阶段性进展,共同研判6G技术趋势和机遇挑战。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介绍了中国移动6G研发工作的整体进展及工作思考。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启动6G研发,6G已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的必争之地。中国移动发挥创新主力军作用,积极融入我国6G创新工作全局,围绕加快原创技术突破、推进全球统一标准、带动补强产业短板和模式创新、加强应用生态培育四个方面,系统推进6G研发工作,并协同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创新院等创新联合体,不断加大基础理论、共性关键技术、交叉学科融合技术的攻关,取得了一系列6G创新成果,使产业对6G挑战与机会、发展趋势与技术特点都有了更加深入、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黄宇红院长分享了关于6G发展的六点思考,并希望广大业界同仁们一起来探讨和贡献,共同助力我国6G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一是要注重5G和6G发展的衔接和贯通;二是要注重6G顶层设计和架构研究;三是要注重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四是要注重跨界融合技术的创新;五是要注重全球统一6G国际标准的形成;六是要注重构建开放、可控的6G产业和生态。黄宇红院长表示,在相比于过去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我国应该更加主动作为,推进构建开放、合作的6G国际生态。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段晓东对中国移动《6G网络架构技术白皮书》进行了全面解读。该白皮书通过对驱动力、研判、理念的系统性分析,提出“三体四层五面”的总体架构设计,从空间视图、逻辑视图与功能视图三个视角呈现跨域、跨层、多维立体的6G网络架构全视图。该白皮书进一步给出了架构实现的孪生设计、系统设计和组网设计,分别是数字孪生网络架构(DTN)、全服务化系统架构(HSBA)和分布式自治网络(DAN)。段晓东副院长表示,这是业界第一本系统性阐述6G网络架构设计的白皮书,体现了中国移动对6G架构的全新认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刘光毅介绍了6G通感一体技术研究阶段进展。通信感知一体化,不仅可以开辟全新的业务,赋予 6G 网络无时不刻、无处不在地感知物理世界的能力,还可以提升智能体及智能体与系统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开启超越传统移动通信网络联接的应用空间。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陶晓明教授介绍了语义通信技术研究阶段进展。作为一种全新通信范式,语义通信技术有望将通信网络从传统的基于数据协议和格式的单一固化通信架构中解放出来,通过采用更具有普适性的信息含义(即语义),作为衡量信息通信性能的主要指标,打通“机机智联”、“人机智联”与“人人智联”模式之间的壁垒,实现真正的万物无缝智联。

清华大学-中国移动联合研究院高飞飞教授介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感知通信融合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阶段进展。视觉技术与通信技术融合是“0到1”的基础原创,蕴含着无穷的想象空间,但也充满多重挑战。高教授提到的三个研究方向:“视觉+通信”关联数据集构建及信道语义研究、基于视觉感知的通信关键技术以及基于无线通信的感知技术,都是非常有价值的课题,相信该领域会有更多突破性成果。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张建华教授介绍了6G信道建模研究阶段进展。无线信道模型是无线通信系统设计、理论分析、性能评估、优化及部署的基础,6G无线信道将在新的频段、新的场景呈现出“空-时-频”非平稳性等新的特性。未来6G无线信道建模仍面临诸多挑战,希望业界一起携手共同攻克。

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许晓东教授介绍了6G通用原型验证系统开发阶段进展。6G无线网络将融合通信、计算、感知、AI等多种能力,对硬件的性能与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6G通用原型验证系统,将为多维融合的网络性能验证提供一种可行的手段。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袁弋非介绍了智能超表面技术研究阶段进展。近年来,由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团队提出的可重构智能超表面技术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成为6G的热点技术。中国移动与东南大学团队在信息超材料领域开创性的工作与成果为6G带来了巨大机遇,不仅能优化无线信道,革新无线系统架构,还能引入感知等新功能。相信该领域后续会有更多突破。

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朱敏教授介绍了光生太赫兹技术研究阶段进展。近日,紫金山实验室联合中国移动等单位发布了光子学太赫兹无线通信的6G研究中的重大成果,引起业界极大的关注。,光子学太赫兹通信重大成果突破,令人倍感振奋,将继续坚持产学研用通力合作,构建良好生态,取得更多重大创新。

东南大学-中国移动研究院联合创新中心黄永明教授介绍了数字孪生网络技术研究进展。面向未来6G网络构建数字孪生网络,产业界和学术界需要进一步探讨数字孪生网络的场景和需求,明确数字孪生网络的定义和统一架构;同时,有必要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建模、接口标准化以及支撑大规模网络下兼容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关键方向上深入研究,逐步推进数字孪生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应用。

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创新院双聘专家、复旦大学沈超研究员,介绍了高速率可见光器件研究进展。可见光通信技术有望满足6G需求中的诸如流量密度、用户体验速率等重要需求,但在信道建模、器件、传输与组网等方面也面临比较大的挑战。为了保证2030年6G具备商用能力,倡议学术界和产业界携手攻关高速率可见光器件,为6G可见光通信的标准化与产业化奠定基矗

遇见未来,携手共创。中国移动将联合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建设全球领先的“6G协同创新基地”,通过商用需求和顶层设计为牵引,努力贯通理论、技术、标准、产品和应用的全产业链创新环节,孵化源头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可控、开放的6G产业和应用生态,与业内合作伙伴一道,继续携手共同推进6G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共创6G美好未来。


赞助本站

相关热词: 最新 进展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