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整个芯片产业不是一家企业就可以搞定的,背后有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上游的EDA软件、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还有IC设计、晶圆制造,封测等等。
所以一直以来,大家都说,国产芯片要崛起,必须整个国产芯片产业链都崛起,比如要达到7nm不求人,就必须整个产业链都达到7nm工艺才行,否则其中一家或其它几家达到7nm,另外的没有达到7nm,一样会被卡脖子。
虽然中芯国际是大陆第一大晶圆制造企业,工艺达到了14nm,但还得不断的扶持国产供应链成长起来才行,只有当大家全部齐头并进,一起成长,才能真正的实现全国产化。
所以我们看到,过去的这些年,作为国产晶圆代工“一哥”的中芯国际,一边是不断的向先进工艺迈进,但也兼顾成熟工艺,同时也在不断的扶持国产供应链,让国产供应链得到成长。
而近日,随着国产CMP(化学机械抛光)设备龙头华海清科上市,我们发现,不知不觉间,中芯国际已经在国产芯片产业链中,扶持出了10家上市企业。
这10家企业分别是中微半导体,北方华创、华海清科、拓荆科技、芯源微、上海新阳、沪硅产业、安集集团、江丰电子、晶瑞股份。
这些国产半导体玩家都有核心产品,都是首先在中芯国际通过验证,之后再发展成为了细分领域的国产龙头。
华海清科在上市时,其董事长路新春就表示,感谢中芯国际等下游晶圆制造企业对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的支持,使得其产品率先得到验证,然后才打入国际半导体产业链。
事实上,大家都清楚,相比于国外一些半导体产业链大厂,国产半导体供应链相对而言起步晚,同时技术上也有一定差距。
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更重要的就是能够有一个试验地,让自己的产品,更快的切入市场,找到差距。
比如ASML,也就一直与各大晶圆厂合作,深入晶圆厂的流程,生产线,生产出晶圆厂需要的光刻机出来,才能独霸市常
无疑中芯国际就承担了这个角色,愿意承担一定的风险,使用新的国产半导体设备、材料,培养这些供应链成长,然后大家合力,一起突围,让中国芯再也不被卡脖子。
目前,国内在刻蚀机、CMP设备、清洗设备、大硅片等上面,已经与国际水平基本一致了,实现了国产替代。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全部产业链都能够追上来,到时候就可以与国外的半导体设备厂商、材料厂商说再见,再也不怕他们卡脖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