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即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受到了各行业广泛关注,在政府大力号召企业发展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政策背景下,AI技术得以在国内迅速发展。时至今日,国内已经诞生了以云从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商汤科技为代表的AI四小龙。
最近半年,AI四小龙的境遇颇为不佳,行业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让其倍感压力。在高估值和高投入之下,曾作为天之骄子的四小龙时至今日仍然未能实现盈利,商业模式不明,也是的企业岌岌可危。对此进退两难的现象,在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中引发了用户的热辣犀利点评,不仅有网友直指其商业化难落地的难点和原因,甚至有网友还给出了可行性方案,可谓看点十足。
有网友指出“商业化落地难,主要是因为四小龙偏科太严重”。他认为“比如商汤,图像分析能力确实一流,但整个图像系统的技术积累,相比较其他几家简直没法看;又或是旷世,人脸fgb还算可以,但嵌入式sdk一直不行”,这名网友用孩童长个进行比喻,两腿不协调总不能健康长大,也是非常形象了。
脉脉网友在技术方面肯定了AI四小龙的技术实力,但纷纷表示只有算法没有流量和渠道不能。高研发和投入导致整体方案售价并不低,在客户层面很难获得青睐;高性能AI应用需要搭载高端AI芯片或者MCU,目前的人工智能仅仅是低维度的算法罗列。网友预测,至于ai四小龙未来的出路,“被收购和上市将是最好的结果”。
还有网友对此进行了综合性总结,认为落地难成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对外普及不够、内部流程机制不成熟、人与人之间认知存在偏差等。也从需求响应出发进行了举例,在需求确认阶段,“需求的出现只源于甲方的灵关一闪,两方很难达成一致”,在需求沟通阶段,“最难达成一致的信息就是指标”,在响应机制方面,“当前的弱人工智能阶段,串行链路过长,导致需求信息不断缺失、偏差”。最终的结果只会导致“用户要的是马冬梅,研发交付的是孙红雷”,让很多网友感叹“太tm真实了”、“太有灵性了,惟妙惟肖”。
现阶段,各种热门AI技术其自身的商业价值已然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如脉脉网友所言,症结在于这些技术只有通过与其他产业、行业的结合即“行业+AI”才能成功实现落地,体验其商业价值。而AI四小龙和其他多数厂家一样在应用场景的落地上,过于同质化,同时缺乏产品解决方案和落地场景,在落地阶段中也存在以上网友所提及的对外普及不够、内部机制不成熟、认知存在偏差等多方面原因,使这些AI独角兽最终身困盈利魔咒之中,商业化落地、上市之路同样充满荆棘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