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6月6日电(记者 赵磊)近年来,区块链技术正在全球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加速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它利用一套完善的加密技术,形成可追溯、不可篡改的优势。然而,随着量子计算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区块链加密技术面临“被加速破解”的风险:数据传输可能被窃取,敏感指令可能是伪造的……这无疑会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
日前,中国科学家团队在相关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他们在我国自主创新的区块链技术体系长安链中成功嵌入高性能抗量子密码模块,足以对抗目前已知的传统密码攻击和量子攻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的计算机专家表示,当前信息网络已经渗入全球各角落,无论是大额金融结算,还是大众消费账单,都离不开现代公钥密码的加密传输。这套密码体系采用了RSA、ECC等多种算法,确保了强大的安全性即便使用超级计算机,耗时也需几百上千年。世界上大多数区块链的加密技术也脱胎于此。
但是,近年来随着制造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技术连续获得突破,这种安全平衡开始打破。量子计算的效率远远超过传统计算方式。一道经典的数论密码学难题,如果要破解,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也需要需上亿年,但如果用量子计算机,可能用不了几分钟。
量子密码攻击,很可能会在将来对区块链加密技术形成“降维打击”,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研发抗量子密码的核心技术。中国电子标准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今年就发出呼吁:抗量子密码已成为量子信息时代的关键核心技术,我国须及早研究部署,警惕相关风险,建议要强化研发与应用,鼓励抗量子密码与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
长安链由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牵头研发,是我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研发团队负责人表示,团队近年来不断探索高性能的抗量子密码算法,并嵌入长安链底层架构中。经过不断磨合与测试,这项努力终于在日前取得突破。他们将一种后量子数字签名算法模块化嵌入长安链底层架构中。这种算法在选择信息攻击下高度安全,足以对抗所有已知的密码传统攻击和量子攻击。“这一成功,标志着我们国家自己的区块链技术,在全球竞争激烈的量子密码技术对抗中走在了最前列!”长安链研发团队的几位科学家激动地说,这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在金融领域,银行间票据信息传输、签名验证的真实性将获得进一步保证,企业可以放心信贷,而广大民众则可以更放心地畅享网购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