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末期,爱迪生、尼古拉特斯拉、马可尼等伟大的发明家发明了电力、电报、电话、无线通信。这些新技术的发明都集中出现在美国。美国能够在19世纪末期奠定全球经济霸主的地位,这与它引领了通信技术、电气化技术的发明、创造和创新,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些通信技术、电气化技术,就是通常所说的“CT”。通信技术,包括电力、电话、电报、无线通信和一直延续到今天的移动通信(如5G)等。
在20世纪7080年代,基础技术的新一轮革命再次发生。这次技术革命被叫作信息技术革命,也就是“IT”,它包括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工具、互联网、物联网等。
进入21世纪初期,基础技术出现了第三次迭代。此轮新技术的创新称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它包含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加密算法、基因工程等。
产业结构的升级改造历程
随着基础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产业结构也经历了三次非常大的升级改造。
19世纪末期,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在美国的带领下,全球进入电气化时代。很多著名企业都诞生在那个时期,比如通用电气、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还有此前很著名的电信技术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进入20世纪,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基础之上,产业结构进行了第二次升级,出现了英特尔等著名企业。
到21世纪初,随着基础技术由信息技术向数字技术迭代,又有一些明星企业诞生,比如谷歌、特斯拉等。当然,还有一家在信息技术时代就已经成为明星企业的微软。
这是百年来基础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所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在产业结构跃升的过程中,企业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呢?
在前面三个阶段里,可以选出四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一家是通用电气。它的市值已经从最辉煌时候的6 000多亿美元降到了现在的几百亿美元。仔细看就会发现,该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核心基础业务一直未能成功升级,所以始终停留在电气化时代。迫于华尔街的压力,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后,采用了6 Sigma等精细化管理手段来榨取边际效率,并走上了产业金融的道路。在杰克韦尔奇离开首席执行官这个岗位时,通用电气公司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金融业务,而不是原来的核心产业。2008年的金融危机,彻底地暴露了该公司基础结构上的问题该公司并没有将核心基础业务成功升级为信息技术。这是通用电气公司经营出现困局的核心问题。
第二家是IBM。《谁说大象不能跳舞》IBM作为一个在19世纪就诞生的企业,如何在20世纪7080年代成功从以电气化为技术基础的核心业务,升级到以信息化为基础业务。这头“大象”学会了跳舞,意味着它的升级成功了。在信息化时代,IBM非常成功地延续了它的辉煌。
第三家是微软。微软是典型的信息技术时代的明星企业。进入21世纪之后,微软也出现了经营上的困局。对数字技术和新时代非常了解的微软新任管理层,成功带领企业走向了辉煌,顺利升级到了数字化时代。微软的市值也从最低点的3 000亿美元,变成现在的1.3万亿美元。
而IBM在过去的十多年时间内,企业经营没有太多亮点,业绩也非常不好,市值有很大的跌幅。2019年IBM花了很大代价收购了一家开源软件公司。这或许意味着IBM也下定决心,开始了在数字化时代的转型。
在数字化时代,大部分公司都倾向于通过云计算和API(应用程序接口)等方式提供算法服务。很难想象,有公司会将人工智能的算法包装成硬件来销售这就是IBM通过Watson超级计算机所做的事情。很明显,用硬件的方式来销售自己的算法能力,这是信息时代遗留的产物。数字时代,企业迫切需要的是云服务。再好的算法能力,也不应该通过摆放在机房的机器来提供,而是通过云计算或API等方式来提供服务。IBM把信息时代遗留的产物带到了数字化时代,这也许是它近10年经营不善的根本原因。
第四家是特斯拉。特斯拉是数字化时代诞生的新生企业,就如同信息技术时代诞生的微软一样。截至2020年7月4日,特斯拉的市值已经超过了2 000亿美元,远比五六家传统汽车企业总市值之和还要多。
根据过去100年基础技术、产业结构、商业机构的变迁,可以初步得出一个结论:任何技术、任何产业、任何企业的变化,都必须牢牢盯紧基础技术的变迁和迭代发展,必须在基础技术的基础上,升级和迭代产业、商业、产品。
区块链与金融科技革命
人类向信息社会的进化,开始于20世纪后期。虽然学术界没能定义信息社会开始的准确日期,但时至今日应该也有40年的历史了。当今金融行业的结构、技术和商业模式,已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目前所看到的金融服务业,都是基于工业社会的基础技术架构,它依靠流程化、控制论、标准化、层级制来运营,高度依赖物理空间来提供服务。工业社会的基础架构决定了其中的金融业的基本架构。马云在2016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说道:以前的工业时代将非标准的变成标准的,现在需要把一切标准的变成非标准的,变成个性化。马云所说的现在,其实就是正在到来的信息社会,而标准化与否,也正是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一个显著差别。
信息社会的来临、数字化迁徙的完成、虚拟空间的实现和经济结构的数字化,一定程度上将改变金融的本质属性。在工业社会,看到的更多是金融的时间价值维度;而在信息社会,金融将被赋予一种新的价值维度空间价值维度。金融科技的意义并不在于对传统金融的优化(即“从1到N”),而是在于生长出目前还没有能力想象到的新金融(即“从0到1”)。这个全新的金融世界,有四个特点。
第一,在线与在场成为金融的空间属性。基于移动互联网,人类实现了“在线”;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人类将实现“在场”。从在线到在场,拓展的是人类社会的空间范围,不仅仅是物理空间意义上的无远弗届,更是联通了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
第二,分布式、点对点、端到端的结构将成为新趋势。信息社会的基础架构是分布式系统,其核心结构就是点对点的对等网络。在信息社会时代,工业社会的金字塔结构变成了网状结构,而且在这个结构里,各个节点都是平等的、直接联系的。在工业社会中处处可见的中心化控制将被弱化,而中介会逐渐消失。现在风行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就是典型的分布式结构的案例。
第三,随时随地、随身随需的金融服务将成为现实。随着金融场景革命的深化,传统金融机构在物理空间上的限制将会被打破。像虚拟现实眼镜那样的工具,完全可以把物理意义上的银行营业场所虚拟化,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银行服务。在区块链技术的帮助下,银行的信息系统和账户体系都可以(而且也应该)向客户完全开放,甚至与客户共享账本、共用一套系统,安全保障还能大大提高。在未来,银行不仅不应该再有柜台,甚至都不应该再有服务场所,一切的金融服务都可以融于场景当中。目前流行的二维码移动支付,其实已经是相当于把金融网点印在商品上了。
第四,普惠金融和人人金融将造福人类。区块链技术有可能在目前的金融体系之外,通过手机里的数字钱包等应用,以极低的成本为全球范围内的贫困人口提供他们渴求已久的金融服务。
信任是世界上任何价值物转移、交易、存储和支付的基矗只有建立信任,人类才能处理越来越多的价值转移和交换的需求;否则,人类将无法完成任何的价值交换。最初人们靠血缘和宗族来建立信任,接着靠宗教和道德来建立信任,后来靠法律和组织来建立信任。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数字化,旨在消除信息不对称的“信息互联网”,以及旨在降低价值交换成本的“价值互联网”进一步加深了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基于区块链技术,通过数学算法来建立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使弱关系可以依靠算法建立强连接,这让以前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价值交换活动成为现实,从而实现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在价值交换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
区块链有可能对金融交易活动(尤其是支付清算体系)带来六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区块链将会促使整个金融体系最基础的技术结构从电信通信技术向信息和通信技术迁移。美国央行也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希望在IP网络技术上重建金融体系的基础设施,即重建它们的核心生产系统。未来,整个金融体系的技术架构都可能会建立在分布式网络上,从而在脱离中心节点控制的情况下,实现由所有节点对等地共享所有的信息、数据。这样的迁移已经在进行了,与此同时,区块链技术可能会帮助加速、完善这一迁移进程。
第二,区块链对账户管理体系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在区块链上可以没有现有的账户体系,只需要一对公私钥就能控制身份、账户里的资产所有权,并且不用第三方管理。这必将对未来的账户管理体系带来很大的冲击。
第三,区块链是分布式账本。记账方法的改变必然带来支付清算模式的巨变。在区块链上,金融交易的登记、交易、支付、结算、清算是一步完成的。
第四,区块链可能会导致支付清算系统所基于的数据库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数据库技术模式有三个发展阶段,最早是用于处理结构化数据的关系型数据库,随着非结构化数据越来越多,又出现了非关系型数据库。在区块链上,数据库进入了一个具有更高安全性、容错性、健壮性的时代,可以被称为分布式账本数据库:
(1)非常稳健,部分节点崩溃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开放的,(在公有链上)录入数据时无须特定机构的事前许可;
(3)具有可验证性,确保录入的数据是被多方认可的;
(4)具有安全性,通过一系列的加密算法来确保账户的隐私和安全。
第五,可以把区块链想象成一台“全球计算机”,人们可以在区块链上对所有的金融工具、金融产品、货币等金融交易进行编程,使它能够在区块链上自动地完成,从而实现支付清算的自动化。支付清算的自动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区块链上编制的智能合约来去除中介环节,二是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结算币来作为可编程的结算工具。
第六,区块链上实现的数字钱包可以极大地降低跨境支付和交易的成本。
区块链如何带动升级产业结构
从平台的角度来看商业,可以归纳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工业革命下的典型模式,或者说是电气化时代最典型的模式,即单边平台。生产一个产品,通过单向的销售渠道来面向用户,希望尽可能标准化,尽可能将同一个产品卖给更多用户。单边平台时期追求的是规模效应。
第二种是双边平台。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优步和滴滴出行这类网约车平台,就是最典型的双边平台。双边平台能给商业带来网络效应。
第三种是多边平台。进入数字时代,在一系列数字技术的加持下,商业从“双边平台”走向“多边平台”。参与者非常广泛,他们相互之间可能没有任何关系,但大家可以像建造一个生态体系那样共同参与其中。
商业在多边平台的助力下最终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从规模效应叠加到网络效应,最后叠加成为生态效应。真正的生态效应才是能够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才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商业业态。区块链就是让各利益相关方能够非常平滑、非常低成本地达成合作,从而创造出生态效应的一个重组或者重构生产关系的工具。这才是区块链应用当中价值最大的地方。
可见,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基础技术。怎样使用区块链来升级产业结构,或者迭代商业模式?有两条道路。
第一条道路是重构或者创新。这里有两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一个是特斯拉,它重构了汽车。它用一整套的数字化技术把工业革命最典型、最辉煌的成果汽车行业彻底地重构了。汽车一直存在,但制造汽车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汽车有3万多个零部件,而电动汽车只需要3 000多个零部件。电动汽车的物理构造看起来很简单,最有价值的是软件,比如它的自动驾驶系统。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重构传统行业的案例。工业革命、工业经济当中很多伟大的成果都需要重构。另外一个是以太坊。它完全是一种创新,它发挥出了区块链作为数字化技术的最大价值。
第二条道路是延续或者改良。延续旧的产业,或者对旧的产业、旧的结构进行改良。这种改良也有很多案例。比如用区块链做存证、做溯源,这是对传统产业进行边际效应上的改进、改良,不过,它不是一场革命。也有人用区块链来做供应链管理,它也是一种改良。虽然对传统事物进行改良会提高边际效果,但是它不会带来颠覆式的、价值爆炸式的增长。
由此可见,区块链作为一个基础技术,要真正地走向应用,发挥出应用方面的最大价值,必须来一场各种技术的集成创新。
使用区块链进行存证、进行追溯,基本上使用的是区块链内部的分布式数据库;如果再加上构建一个更加去中心化的商业组织,那么就使用到了对等网络;如果在这个商业业务中使用了去中介的可编程性,那么就用到了智能合约;如果在商业流程中涉及数据隐私计算,那么就会集成一些密码学的技术。此外,如果在创新的商业当中还使用了经济模型和激励模型,那就会涉及数字货币和其他很多技术。
区块链是数字经济里非常核心的基础技术。如果要将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就需要集成创新,而不是只盯着它的某一个特点来做事情。
除了在区块链技术领域里做集成创新,真正构建新的数字经济、新的商业模式,还需要把很多其他的数字化技术集成在一起。只有众多新技术的集成,才可能在创新的数字经济领域得到更多新的、有价值的商业模式。比如,互联网和物联网能够以极低的成本收集到海量数据,数据多了就产生了价值;云计算可以让你很方便、低成本地存储、计算这些海量数据;数据如果是产生在区块链上的,不需要第三方的信任机构就可以低成本地去信任这些海量数据;密码学、隐私计算等算法,可以很好地保护这些隐私数据;然后运用人工智能,集合各种各样的应用算法,分析和使用这些数据。数字经济就是在这些数字技术的集成创新中诞生的。
最后,回归主题区块链应用的最大价值在哪里?不在存证,不在供应链金融,而在重组或者创新生产关系,这就需要集合智能合约、隐私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