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衡水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衡水市科技局新闻发言人、四级调研员李存友就《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支点城市的若干措施》进行了解读。中共衡水市委宣传部信志锋主持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据李存友介绍,衡水市第五次党代会、衡水市“两会”提出“打造京津冀科技创新重要支点城市”的发展目标,实现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科技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支点城市的若干措施》(衡政办发〔2022〕1号),是衡水市依靠科技创新,激活创新动能,打造创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恰逢其时,意义重大。
《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支点城市的若干措施》共分7个部分,29项具体措施。
实施“两核五园”建设工程,辐射带动全市科技创新。明确了“两核五园”发展方向,具体任务。两核:衡水科技谷。在新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每年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项目不少于15项。雄安衡水协作区。积极对接京津雄科技资源和优势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布局科技成果中试及产业化基地,落地一批高科技项目,努力形成“雄安研发、衡水制造”协同发展格局。五园:衡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建设设施果蔬产业技术研究院、京津冀蔬菜测评示范中心及其示范基地等平台,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样板。衡水数字产业园。以培育发展大数据、信息技术、5G+VR应用为主攻方向,建设数字产业新城。冀深智能康复器械产业园。打造智能养老监护、残疾人辅助器具、自助式健康监测设备等科技拳头产品,打造智能康复器械创新制造基地。武邑智能安防产业园。重点在智能锁具、高端制造等领域实施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衡水创新港。着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集聚创新创业资源,打造京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
第六届中国创新挑战赛(河北衡水)暨衡水市企业技术难题“招拍挂”大赛挑战赛现场
实施开发区能级提升工程,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确定首位产业;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方式,省级开发区每年签约亿元以上高科技项目不少于30个;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各开发区要设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吸引京津等地的社会资本注资,共同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等,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开发区提档升级行动,全力推进衡水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到2025年,衡水高新区营业收入力争突破1500亿元,全市高新区新落地工业项目平均投资强度提高到250万元/亩以上,亩均税收提高到15万元以上。
实施创新平台升级工程,提升产业持续创新能力。一是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到2025年,全市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超过7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超过90家。二是支持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对全省评价优秀、良好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分别给予30万和20万元的奖励。三是加强中试熟化平台建设。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龙头骨干企业建设中试熟化基地。对新建的省级中试熟化平台给予20万元后补助。
赴江苏苏州、浙江宁波学习考察先进经验、先进技术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每年支持企业开发战略关键核心技术及产品10项以上;培育壮大创新主体,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的比例每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到2025年,全市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发展到8家、770家和8200家;加大工业企业技改力度,“十四五”期间,每年争列省重点技改项目100项以上;提升产业质量标准,到 2025 年,全市企事业单位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达到200项,培育国家和省级企业标准“领跑者”项目达到20项,培育国家级企业标准“领跑者”评估机构1家。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高地。构建企业技术需求定向挖掘机制,定期组织专家深入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走访,每年走访企业不少于100家;构建科技成果定向推送机制,抓好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每年发布科技成果100项以上;构建科技成果定向转化机制,支持新技术应用示范场景建设,对建成新技术应用示范场景的企业,按照其建设成本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补助;构建科技成果定向服务机制,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运营服务,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到2025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科技专干、全市乡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全覆盖。
组织专家团队深入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走访,深入企业车间查找技术难题症结所在
实施创新人才引育工程,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支持高科技人才投资创业,对来衡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高层次人才,给予资金支持;健全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允许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到企业兼职,谋划建设人才公寓,为外来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居住条件。
实施创新资源整合工程,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大科技投入,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每年增长10%以上;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帮助企业重点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公共服务支撑,到2025年,实现县域特色产业科技服务机构全覆盖;加强县域科技创新监测评估,到2025年,全市各县市区县域创新能力全部达到B类以上,其中A类不少于5个。
来源:掌上衡水
编辑:高凯
审核:肖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