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博智林李西凯:给建筑机器人装上眼睛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2-05-05 19:54:01   浏览:10173次  

导读:建筑的真正灵魂,在于看不到的处处匠心。 贝聿铭。 城市化的活力之源 1931 年,从一块钢铁到一座 381 米的帝国大厦,美国只用了一年多时间打造。从历史的维度看,它就是一日建成的罗马。 但这样建楼注定要耗费无数人力。彼时,解放双手,机器人建房,对国内...

建筑的真正灵魂,在于看不到的处处匠心。

贝聿铭。

城市化的活力之源

1931 年,从一块钢铁到一座 381 米的帝国大厦,美国只用了一年多时间打造。从历史的维度看,它就是一日建成的罗马。

但这样建楼注定要耗费无数人力。彼时,解放双手,机器人建房,对国内国外而言,都是一场充满未来感的科幻之梦。

而现在,这个 " 科幻之梦 " 正在全国 26 个省份的建筑工地里真实地演绎着。

博智林李西凯:给建筑机器人装上眼睛

在江门棠下碧桂园滨江天元项目人机协同完成混凝土施工

2018 年 7 月,碧桂园积极向 " 智能建造 " 行业进军,正式投身机器人产业。在佛山顺德成立了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重点聚焦在建筑机器人、BIM 数字化、新型建筑工业化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与应用。

所谓大象转身,能量不可小觑。

数字洪流下,机器人是新一代产物,接近四年的时间,博智林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博智林已申请专利 3474 项,在研建筑机器人近 50 款,其中 21 款已投入商用,服务覆盖 26 个省份超 350 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超过 800 万平方米。

智能随动式布料机、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抹平机器人、测量机器人 …… 现代工业塑造其铁骨,数字化赋予其灵魂,匠心处处可见又隐秘不显。回头再看博智林,一个创想,正在改变一个时代:

深度数字化的机遇在此。

城市化的活力之源在此。

中国智能建造的样板在此。

电影《流浪地球》里,强大无比的行星发动机需要火石来点燃。在博智林,每一位 " 科创先锋 " 都是火石,他们点燃的是 21 世纪中国智能建造进程的发动机。

智能建造,又酷又伟大

很多年以后,行走在城市的楼宇森林里,李西凯经常会想起两个画面。

小时候,家住山东的黄河边,父母用四、五年时间一砖一瓦垒起新房子。大一的课堂上,老师放了一段管道清洗机器人的视频,看得他心潮澎湃。传统人工与现代机器人形成强烈对比的那一刻,他找到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博智林李西凯:给建筑机器人装上眼睛

2018 年 12 月,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二的李西凯,跨越 1000 多公里来到顺德的博智林。

江城天生气魄,凤城内力雄浑,但珠江与长江一样浪奔浪流。这次行程坚定了他毕业后就前来的决心," 公司实力很强,福利也好,用技术去改变传统建筑行业是一件又酷又伟大的事。"

2020 年 10 月,李西凯正式入职博智林,担任视觉算法工程师。与建筑机器人打交道,人机隔空相连,乐趣和挑战并存。

李西凯说,来了博智林才知道什么是 "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子 "。混凝土施工、砌砖抹灰、内墙装修、空间测量 …… 流程被规范,安全有保障,进而施工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测量机器人,2 分钟即可完成单个房间实测,测量精度在 ±1mm 内,作业效率与测量准确率远远优于人工。

博智林李西凯:给建筑机器人装上眼睛

挑战在于工作的复杂与严谨,李西凯坦言。这里面既有技术上的攻坚克难,也需要施工现场的紧密配合,一环扣一环,通过反复磨合与协调,才能确保最后的结果准确无误。

给机器人装上眼睛的人

2021 年 4 月,李西凯的工作重心转向测量机器人,他将自己的工作形容成 " 给机器人装上眼睛 "。

测量机器人采用先进的 AI 测量算法处理技术,通过模拟人工测量规则,使用虚拟靠尺、角尺等完成实测实量。它可以在 1 小时内完成超 300 平米的实测作业,测量效率较人工提升 2 到 3 倍,最后自动化生成报表,结果客观、准确、可追溯。

博智林李西凯:给建筑机器人装上眼睛

测量机器人施工现场

施工环境复杂多变,能在现场实现毫米级高精度测量,挑战不校

除了硬件给力,李西凯认为还有一个重点原因 " 博智林研发团队在整个测量实战过程中都全力以赴。房子最终要交给大家住一辈子的,我们怀揣着一颗责任心,一个凸起、一个凹洞都不敢马虎。"

看不见的数据如浪花翻涌,

筑巢的诚意于暗处尽显,

1+1>2。

博智林李西凯:给建筑机器人装上眼睛

每天早上 8 点,走出博智林的公寓,在食堂吃完饭后,李西凯开始一天的研发工作。他也会去施工现场与工程人员讨论," 干这一行,只坐办公室不会有太多进步。"

2021 年 7 月,测量机器人得到了国家住建部的权威认证,在首批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的名单里,博智林的测量机器人率先入眩

在通往智能建造的道路上,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博智林。

在李西凯的心目中,博智林已经与自己的理想画上等号。" 公司的节奏很快,技术更新迭代非常频繁,但成长往往就在于此。打破传统施工方式,并试图去颠覆这个行业,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 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内容显示:2020 年全国农民工总量 28560 万人,比上年减少 517 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 16959 万人,比上年减少 466 万人,下降 2.7%。

前段时间,全国已有多个地区发文进一步规范施工用工年龄管理,陆续清退超龄农民工。用工短缺当下,智能建造,恰逢其时。

李西凯记忆很深刻,一个月前在广州增城项目上,博智林建筑机器人展开了多机联合施工,十几台机器人开足马力,如火如荼地穿梭在高楼上下。工人们只需要在电脑上下达指令,就能完成过去建筑工人耗时耗力的事情。" 大厦不再由汗水构成,数据成了向上生长的基石。"

把每个日子都过得有意义

工作之余,李西凯喜欢打台球、钓鱼、做饭或者窝在公寓里看电影,他最喜欢的是《阿甘正传》,一个普通人不普通的人生 " 那些奔跑的意象,它让我相信坚持和不妥协的力量。"

对于未来,李西凯有自己或大或小的规划,但眼前,就想去看看广州塔," 经常去广州出差,可惜还没有见过它 "。

2009 年 9 月正式竣工的小蛮腰,从破土动工算起,历时 5 年,高峰时期,数千名工人穿梭往来。

曾经,时代见证了人力如何成就城市。不远的以后,一个个由数据驱动的 " 机器人 " 将彻底改变如常的生活世界。

而这一切,正是博智林在做的事。

(ZAKER)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