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听障人士的数量超过2700万之多。可以说,声音的缺席让他们的生活步履维艰,或许助听器能为他们的交流带来帮助。但是,助听器对于完全丧失听力的人来说,起不到助听的作用,如此手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在面对手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手语之间的相互翻译便尤为重要?在中国三星“Solve for Tomorrow 探知未来”第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上,由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师生们研发的手语实时翻译系统,荣膺全国二等奖、天津赛区一等奖。该系统不仅有望为聋健人群的沟通带来助益,而且凭借对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与实践,引起广泛关注。
既然听不到,那就通过别的表达方法,让沟通变的更流畅,乌力杰就是这样想的。他是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一名大四的学生,小时候的他因发烧失去了听力,因此他对与健听人沟通时存在的障碍有着深刻的体会,“具体阻力还要归因于手语自身的特殊性”乌力杰认为。因此参加中国三星SFT大赛,他希望能够设计一款真正帮助听障人士沟通无阻的翻译系统。
作为世界听障人数最高的国家,它的出现将为我国手语普及工作带来具体的指导方向。而手语实时翻译系统的顺势而生,更将为实现全社会的无障碍化交流拓宽前行之路。目前,乌力杰及其伙伴研发的手语实时翻译系统,已和中国聋人协会国家手语数字推广中心签署了战略协议,将在未来的手语翻译考试平台中得以应用,这不仅为推动国家“十四五”发展时期,手语规范化工作提供了一定技术支持,也为加大通用手语推广力度,加强国家通用手语规范标准建设、应用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工作贡献了力量。
乌力杰与他的团队借助中国三星SFT大赛的资源支持,在聋人工学院袁甜甜院长及老师们的指导下,提出了“多模态融合”的科研解决方案,通过多项技术整合,实现了对听障人士使用手语时多方位信息的采集,并借助计算机的深度学习功能,让手语动作可以被翻译成有语气的完整语句,为无障碍化的聋健沟通开辟了发展新方向。目前,手语实时翻译系统通过在中国三星SFT大赛中的出色表现,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并已成为国家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的揭榜项目,天津市政府领导及市残联相关领导都对该项目给予认可和关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等多家中央媒体均先后对这一研发成果进行了报道。
虽然目前的手语实时翻译系统还处于试用阶段。但是随着对系统的不断调试,未来研究成果自然也会随之落地。健听人只要打开手语翻译程序,就能和“手语族”直接交流了。
虽然听障人士很难融入正常生活群体,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能融入。通过中国三星的此次大赛,让更多对科技感兴趣的年轻人有了一个发挥的舞台,并带着他们的作品完成互相的经验交流,这无论对于社会还是他们的成长都是好事。也希望未来,三星能够搭建更多此类的平台,让追逐梦想的年轻人有机会去更好的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