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一大早顺德北潭洲会展片区的产业园已经忙碌起来。一辆辆货车正从库卡一期制造基地出发,拉着橙色“机器人们”发往全国乃至全球各地。
“机器人集结”出发的规模,平均每天约150-200台。
过去,顺德制造被提及最多的是每年生产全国52%的电饭煲或45%的燃气具;未来,其发展愿景是“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是佛山顺德造。”
本期制造业数智化转型之“佛山答卷”,南都记者深入走访机器人制造工厂。只需不到200工人的厂房里,2021年产值超过20亿元,园区里科研人员比一线工人还多。在这个“技术密集型”园区的背后,是从制造业大市佛山,到制造业大区顺德,再到制造业大镇北,市区镇政企携手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的区域样本。
从做电饭煲,到造机器人。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看到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更看到在数字产业链发展、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等系列目标下的一线实践。
技术密集型
不到200工人
能“干翻”几千人规模工厂
库卡中国营运与人力资源总监陈峰大致算了一下,去年位于顺德北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一期峰值产能大约是一个月2000台,折算平均每天有约150-200台机器人从这里发货。
今年,园区月均要达到4000台的峰值产能,比去年翻了一倍。
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项目一期2019年3月底正式投入使用。园区从2019年生产机器人近800台,到2020年产量突破6300台,经营效益呈爆发式增长,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达9.72亿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80%。2021年,园区继续加大基建和研发的投入,约投入7个亿完成园区的基建工程和扩大研发新产品开发;全年预计生产销售机器人14000台,产值约20亿元。
“这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同样20个亿产值在传统的行业需要的工人可能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但是我们整个园区的工人只有不到200人。我们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是一个技术密集的企业。”
数据显示,园区目前常驻人员500余人,其中科技人员占比近70%。
库卡机器人
数智化转型升级
将实现“机器人造机器人”
不仅科研人员比一线工人还多,在库卡的车间里“机器人”比“人”要多。工厂入口处是不同规模、“排好队”准备发货的机器人成品;隔壁一些有各种角度“挥舞”机械臂的机器人是测试区;再往里,有一个环形仓库,仅有一名工人在办公台输入指令,仓库中的机器人像是“抓中药”一样,在上百个抽屉里“抓取”零部件,再通过传输带传递到工人手里;隔壁,工人们正在将银灰色本色机器人送去喷涂,如果采购商没有指定的颜色,这些机器人会统一被喷成橙色……
库卡机器人车间
最新资料显示,库卡园区现有机器人本体研发中心面积约2万平方米,包括机器人测试区域和AGV测试区域,均参照德国库卡实验室高规格标准建设。生产方面建设有负载从3KG-500KG的六轴机器人产线6条、SCARA、DELTA、AGV机器人产线各1条、物流自动化产品生产线1条;部分机器人型号和物流设备系首次引入到国内生产,将有效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一路之隔正如火如荼建设中的库卡二期,将进一步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建设成一座综合性、数字化、智能性、自动化的园区。
尽管库卡生产的智能化已经非常高,但目前部分工序还依赖于人工手动组装,今年库卡会布局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未来会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届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生产线上几个机器人就把一台机器人制造出来了。”陈峰说。
这个机器人造机器人的时间不会太远,预计今年底这条生产线就会布局完毕。
这在国内,堪称首创。
巨大的市场
目标是全国每三台
就有一台佛山造
目前,库卡顺德园区的订单排到了下半年11-12月份。事实上,从2020年4月份开始,库卡就意识到现有空间不够用了,于是开始筹建二期。在陈峰看来,机器人产业拥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和强大市场需求,依托全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趋势,叠加人力成本因素、绿色环保和“双碳”等目标和需求,市场会越来越需要工业机器人,需要智能化生产的解决方案。
这一观点,在机器人企业已是共识。
“佛山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目前佛山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机器人企业来说,佛山本来就是国内机器人的应用市场最大的城市之一。”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副总经理魏春胜说。
在库卡落地投产第一年,媒体报道时算了一笔账,差不多全国每50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是佛山顺德造。前不久的最新报道称,全国每20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产自佛山顺德。二期投产后,库卡的目标是年产能达到8-10万台。
这是什么概念?行业预计,到2025年国内六轴机器人使用量预计达到30万台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届时库卡达到年10万台的产能,那么未来将实现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是佛山顺德造。
能焊接钻孔切割
还能炒菜耕地甚至测核酸
尽管制造业应用市场巨大,但佛山机器人的“版图”绝不局限于此,机器人们的“手臂”伸到包括医疗、物流、农业、建筑、餐饮等多个领域。
包括有刷屏的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里的粉萌色机器人,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研发制造的汉堡机、煲仔饭机、炒菜机等,为国际赛事助力,高效且减少交叉接触。
图片来源:碧桂园
从餐桌美食到田间地头,去年底碧桂园自主研发制造的第一代无人农机设备亮相三水,工程负责人介绍,“500亩的稻田,这大家伙8-10小时就能收割完,相当于传统人工500人一天的收割量。”
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机器人龙头、“腰部”企业还在不断加入“群聊”,这些企业为机器人产业带来更广泛的应用市常
去年落地顺德北的“国产第一品牌”埃斯顿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记者独家采访时详细回应,项目计划两年内竣工投产,预计达产年起,五年关节机器人总销量不低于5000台,“主要应用于焊接、钻孔铆接、切割、搬运、上下料、装箱、码垛等。”
成立于深圳并在德国成立子公司的大族,2020年下半年正式落地顺德北机器人谷,建设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副总经理魏春胜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项目总投资3亿元,年产各类机器人15000台,其中七轴智能协作机器人10000台,产值32亿。目标是明年3月能够部分投入使用,2023年全线投入使用。机器人、智能装备等主要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医学等领域。“如测核酸机器人,还有隔离区送餐送外卖的机器人等。”
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展厅的机器人
在广泛应用领域的背后,是佛山顺德机器人产业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
产业链自主
促进集群化发展
“采购底座钢板,佛山成本要低18%”
在投产之前,海创大族的园区已招了不少企业进来。
数据显示,目前园区已有81家机器人上下游企业意向进驻。其中,机器人及相关企业22家,占比28%;智能制造企业40家,占比50%;还有高端装备智造企业15家,计算机及芯片企业4家。这些企业以广深企业为主,占比高达76%。
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
这些企业为什么选择佛山顺德?关键词之一是:产业链。“首先,顺德是大湾区地理位置的核心点;除了区位,产业链配套方面,佛山在整个大湾区是最具优势的。”魏春胜举个例子,“比如机器人底座的钢板,直接在顺德乐从钢铁市场购买,采购成本比深圳约降低了18%。”
除了成本优势,产业链的效应正在加速聚集,形成规模效应,促进集群化发展。从2018年区域第一个机器人项目美的库卡落户后,博智林机器人、大族机器人相继落地,去年中大力德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华南区域总部、国产机器人第一品牌埃斯顿克鲁斯华南产业基地以及中设华南智能制造基地也加入“群聊”。今年初,深圳拓野智能总部智慧工厂项目也在这个“磁石”效应下加入机器人“朋友圈”。“佛山政府引进了这么多机器人企业在佛山布局,形成了一个产业群体”,陈峰直言,佛山不仅引进了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还引进了一些下游供应商、上游集成商。
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实现全部中国研发、中国制造”
中大力德就是陈峰提到的“下游供应商、上游集成商”之一。
“早在18年前,我们就在华南地区设立了办事处,有庞大的客户群,此次布局顺德,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华南客户。”中大力德董事长岑国建介绍,作为国产核心零部件巨头,公司主要从事减速器、伺服驱动器等核心部件生产及研发。中大力德华南总部项目投产后将持续不断提高在驱动器、伺服电机、精密RV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础及一体化集成的能力,填补顺德机械装备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业的空白,快速响应顺企对减速器的需求。“对我们做核心零部件的企业来说,就近配套、就近服务将带来很大的竞争优势。同时,我们将发挥核心零部件方面的优势,赋能顺德机器人产业升级。”岑国建说。
在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培育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佛山顺德的“答卷”不仅是补链,更要实现国产化。
落地顺德后,库卡在2020年园区研发投入2.11亿元,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高达21%。为加快推进机器人本地供应能力,减少外部疫情环境导致的交付影响,库卡中国布局成立华南本地化小组,通过本地化供应推进,工艺技术突破,组建核心零部件的制造能力,提升质量交付水平和高效的供应能力。更根据中国制造业的应用市场和需求,因地制宜、自主研发出更适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机器人。“比如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以及6公斤到10公斤这类中小负载的各种机器人,2021年5月份左右正式在顺德园区投产,实现全部中国研发、中国制造。”
“我们不能仅仅是一个来料加工的企业,一方面要保持和加强国际合作,掌握机器人核心技术的关键技术点,同时在研发新的机器人时,充分考虑中国供应链的配套,未来我们自己研发的产品应该可以达到100%,或者至少95%以上供应链是在中国配套。”陈峰说。
“软件”和沃土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市场有效,政府有为
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企业是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发展的受益者。在这个过程中,“机器人们”需要的不仅是土地、市场,还需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层次人才以及一流的营商环境。因为研发人员需要往返于顺德和上海,为减少人力物力损耗,库卡在顺德筹建了研发中心。建设了研发基地后,库卡在顺德北就需要更多研发人才。“顺德北本身就有这类人才积累。”陈峰说。
从过去做电饭煲,到现在造机器人,在“可见”的产业发展形态背后,是顺德这个制造业大区产业、市场和人才结构的根本变化。以北为例,2017年到2021年这五年时间,北高层次人才规模翻了三倍,从当年的不到4000人到现在超过1.2万人,本科以上人数翻了五倍;去年硕士和博士人数已经超过了8000人。
“7号线的开通,还将连通广州大学城。”魏春胜说,这将进一步带动区域人才、资源的聚集。顺德北拥有的不仅是“两家世界500强”,更是区域产业发展活力。在这个发展活力下,聚集的不仅是人才,还有活跃的市常截至2021年北市场主体突破3.1万,比2017年增长了170%。目前本地上市企业已有10家,未来五年内还有10家企业拟上市。
埃斯顿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除了硬件条件优势,顺德政府专门成立了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积极推进招商服务,同时再造了产业、城乡、生态乃至基层治理格局,营造了一流的营商环境。
“从北到顺德再到佛山政府,在机器人产业的投入非常大,对我们的扶持和服务的效率非常高。”让陈峰印象非常深的一件事是,在库卡园区二期施工时,货物运输或人员往来都要绕一个大圈,耗时耗力。“我们需要一个通道,当我们提出需求后,在保障安全环保和做好相关配套设施的前提下,一天之内政府就给我们开通了绿色通道,让二期园区的建设和速度更加顺畅和高效。”“大族为什么选择顺德北?”魏春胜打了个比方,从最初偶然跟着三龙湾去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参观学习,大族和顺德‘谈了三年恋爱’,“从土地审批到开发建设,这一路真的是保姆式的服务。”
机器人产业,不仅助力佛山传统产业焕新机,更实现了新赛道上“加速跑”。这个过程中,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佛山正加速探路“数字产业链”发展实践与样本。
或许,“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佛山造”的愿景,已经不远。
采写:南都记者 路漫漫 实习生 陈映萍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