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机器人成为资本追逐的宠儿之一。从公开数据看,开年以来,我国机器人领域的融资已超百亿。就在近期,济南翼菲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翼菲”)就获得近两亿的D轮融资,而在其近10年发展中,累计融资额已达6亿,从资本的持续加持即可洞见机器人的热度。
在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浪潮中,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明珠”的机器人已成为关键载体之一。《新世界机器人工业机器人2020》报告显示,中国工厂有78.3万台工业机器人在运行。从《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看,工业机器人占据中国机器人市场的53%。
在机器人国产化蓬勃发展的当下,被资本追捧的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到底“香不香”?早在2019年,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就曾在山东省会济南举行。作为全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集聚区之一,从山东的实践中,或能触摸国产机器人崛起密码。
需求旺盛,有企业今年订单已达6亿
在疫情反复的当下,一些产业韧性依然强劲。这其中,工业机器人可谓典型代表之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份,工业机器人产量76381套,同比增长29.6%。济南市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济南高附加值产品工业机器人增长高达154.3%。从新黄河记者采访的多家企业看,订单情况的确比较乐观。
翼菲生产车间
3月24日早晨8:30,济南航天大道附近的普翼机器人产业园内,翼菲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分成多组开晨会。新黄河记者环顾四周,偌大的车间内,一台台平板清洗机上下料机静立,占去了车间大部分空间。这些并无人形的设备正是可自动完成平板玻璃面板上下料的机器人,四通道每小时产能可达2100片。
2020年采访时,翼菲整体的生产仍在高新区智能装备城,车间不过8000多平方米。如今,其进驻新园区已3个多月。
翼菲技术人员组装机器人设备
“原来场地不够用了,我们需要扩产。我觉得客户的需求很旺盛,即使国内存在很多的市场竞争,但其实需求还是大于供给。”正准备出差对接客户的翼菲创始人、董事长张赛说,目前企业在手订单已2亿多元,生产排到了下半年。
从多家山东机器人企业反馈看,“需求旺盛”成为共同点。在不少受访人看来,受疫情影响,这种自动化的机器换人的需求反而更多了。
“全年订单早满了,现在是满负荷生产。”3月24日,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新黄河记者,兰剑在科创板上市后,订单增长明显,去年全领域物流机器人订单特别多,可以用“炸单”来形容,销售实现了翻番;原来用户订单多为两三千万元,上市之后,上亿订单增多了,比如宁德时代的累计订单已达1.48亿元。
德晟研发的差速器自动装备线已在企业生产中应用
位于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园的山东德晟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也是一片繁忙生产景象。3月30日,该公司董事长赵胜林告诉新黄河记者,机器人产品需求现在很广很旺盛,疫情、人力成本、用工荒等诸多因素影响下,很多企业都在进行机器换人。目前,企业订单排产已到10月份,全年订单已达6亿元。
这样的发展盛况并非个例。地处济宁的山东天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煤矿机器人订单已排到3个月以后,最近又接了几千万元的大订单;潍坊迈赫机器人、青岛宝佳等企业生产车间也是一片繁忙景象。
从整个产业看,2020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在这样的规模下,德晟6亿订单在行业内来看发展态势强劲。
目前疫情之下这些机器人企业依然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与其技术实力密不可分。
山东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田新城表示,在山东机器人产业领域,济南处于领跑位置。从全国看,山东机器人产业技术水平和规模处于中上游,有不少亮点,不少企业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
国网智能公司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已更新至第六代
的确,比如,屡获资本青睐的翼菲在并联机器人领域领跑国内,技术水平与ABB同类产品不相上下,在国内轻工自动化领域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手机面板自动化细分领域可谓佼佼者;德晟在全球冶金石油钢管加工领域率先研发了智能套管加工生产线,其中拧内外保护环机器人、接箍预拧机器人等技术属全球首创、填补行业空白;在焊接领域,奥太技术水平国内领先;兰剑堪称国内物流机器人领跑者,其穿梭机器人市场保有量国内第一;淄博纽氏达特深耕机器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市场占有率多年居于全国前列……
用上机器人,有企业节省数千人新增数亿效益
旺盛需求的背后,是工业机器人带来的生产与作业方式的巨大变革。
兰剑物流机器人
曾经在电商行业引起轰动的兰剑“蜂巢式电商4.0系统”,解决了“货找人”的技术难点。曾在“双十一实现了12000箱/小时的超高效率,一天处理近15万件货物,而拣选人员仅8名,这样的智能系统已被诸多电商巨头应用。
青岛宝佳码垛机器人演示作业
无独有偶。青岛宝佳码垛机器人每小时搬运频次可达1800次,能替代至少6人的工作量;潍坊迈赫集成交付福田汽车超级卡车工厂车身部的机器人产线,在车身总拼工位,6台机器人协同作业拼装焊接完一个车身用时不到3分钟,而车身尺寸符合率达95%,精细度较人工焊接提高20%。
翼菲与“果链”巨头蓝思科技的自动化合作成效更为显著。“近些年蓝思每年与翼菲的合作订单都在1.5亿元左右,我们一年就能让蓝思收回机器人产线投资成本。蓝思使用翼菲设备以后节省了人工几千人,创造了数亿元的效益提升。”张赛说。
毫无疑问,生产效率提升成为机器换人最直观的特点之一。从受访者反馈看,生产效率并非他们关注的唯一因素,提高产品质量、解决用工荒也成为一些企业的关注点。实际应用中,不少劳动强度大,工作条件恶劣的工作已被机器人代替。像电力巡检、焊接、煤矿开采等领域,机器换人程度相对较高。
山东时代新纪元机器人公司焊接机器人引围观
比如,素有“压力容器之乡”的长清,焊接机器人应用程度较高,多数企业所用产品来自当地的山东时代新纪元机器人公司。在该公司技术负责人汪先生看来,焊接机器人的应用重要的不是替代了多少人工,而是解决用工荒。随着老一辈焊接工陆续退休,不少企业面临招聘焊工难的情况。而通过使用焊接机器人,在解决用工荒的同时也确保了焊接一致性。
“我觉得机器人应用,目前解决的不仅是节省人和提高效率的问题,主要还是技术水平提高带来的产品综合质量的提高。”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处长李纪军说,目前,济南高端制造业有10%的工艺设备实现了机器人作业。
从机器人产品价格看,受访者提到的价格区间多在数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有些集合了多种机器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价值过亿。在一些应用企业看来,投资机器人产线“非常值”。
佳宝常温奶厂包装线已应用机器人产线
“目前佳宝常温奶厂16条后道包装线已全部应用机器人产线。整个投资挺大,每条线都得小200万。从效果看,应该说投资非常值,我们受益了。”4月2日,佳宝一厂厂长季有超说,原来工序多为手工,只要中午吃饭产线就要停机,现在自动化程度高了,人工平均节省30%-40%,生产效率提高5-10个百分点,产品质量有所提升;采用机器人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用人紧张问题,工人劳动强度降低很多,主要是看设备、检查与巡检。
兰剑相关负责人表示,唯品会在广东肇庆的世界最大仓前4期都是兰剑代运营,提供仓储机器人设备按单收费,得益于良好的应用效果,唯品会最终购买了兰剑整套设备,订单高达一亿多元。
深谙行业痛点者脱颖而出,工业互联网或成捷径
从山东这些发展态势良好的机器人企业看,除了注重研发创新,深耕行业多年深谙行业痛点,成功攻克行业难点成为多数企业获得市场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
德晟智能套管线机器人已在宝钢应用
谈及在全球石油钢管套管线领域的领先,赵胜林直言:“我们原来在这个行业深耕了二十多年,知道行业痛点,所以我们是第一个去开发套管机器人产线的企业。”
青岛宝佳的机器人能在饲料行业占据近70%的份额,原因相似。诸如时代新纪元、栋梁等,也均为行业深耕者。正是基于对行业的了解,这些企业机器人产品所聚焦的应用场景更为精准,在一些企业看来,在细分领域迈入了“并不拥挤的赛道”。
翼菲技术人员测试机器人功能
相比上述企业,翼菲则是为数不多生产机器人本体的企业。“去客户现场”成为张赛强调的关键词。“这个行业有很多定制化成分,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去客户现场,研究客户生产工艺、产线等。创新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凭空想象的,创新来自于客户需求,我们跟客户现场绑定得比较紧。”张赛说。
正是得益于精准了解客户需求从而精准创新,翼菲陆续赢得了蓝思科技、富士康、京东方、华熙生物、宁德时代、比亚迪、联合利华、东阿阿胶等一系列龙头企业的青睐。短短5年间,其产值从1000多万跃至两亿,年复合增长率达100%。
与上述多数企业不同,淄博纽氏达特的路径值得关注。纽氏达特长期深耕机器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已成为隐形冠军。为了提高效益,切入机器人整机生产成为其发展方向,但最初他们并不了解该生产何种机器人。近期纽氏达特总经理巩相峰表示,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他们拿到了将近8万台工业设备、近千家企业的生产数据,这使他们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获得用户细分场景的“智慧打包、装车”需求,极大缩短了研发周期,该企业快速研制出智能装车机器人、智能焊接工业机器人,实现量产,企业整体利润率也从20%提高到40%。
从纽氏达特发展路径看,拥有海量用户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能成为机器人企业快速找到用户痛点和应用场景的捷径。
专家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把“试验田种在家门口”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对国外机器人的竞争,机器人国产化替代及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从2013年起,我国已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16-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年均增长达31%。入局者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即便如此,在一些受访企业家看来,工业有着千行千面的特点,每个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机器人产线需要“量身定制”,可谓“千企千策”。目前机器人市场并不饱和,处于需求大于供给的阶段,需要机器人企业努力拓展更多的市场应用场景,实现从1到N的规模化复制,让更多企业用上机器人。
从受访者反馈看,加强本土或区域产业链供需对接依然有必要。不少企业家呼吁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支持。
中国(国际)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联盟创始人、战略委员会主任岳双荣认为,推动本土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政府多为企业提供创新的应用场景,将企业需要的“试验田”“种在家门口”。
在田新城看来,作为制造大省,山东机器人市场容量比较大,给山东机器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商机与机会,希望政府继续支持和鼓励山东省机器人企业开展本体及应用集成技术等相关研究,同时,鼓励山东机器人应用企业采用本省企业的产品和技术。
从当下看,济南乃至山东都在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2021年济南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00多亿元。放眼山东,去年规上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38.7%。
李纪军表示,他们正在出台支持本土机器人企业发展的规划,将进一步加强对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的孵化培育。按照规划,到2025年,济南机器人产业规模将达400亿。
放眼山东,今年将新增工业机器人1万台,打造100个智能化工厂。
翼菲技术人员测试晶圆搬运机器人功能
眼下,山东的机器人企业也正奋力前行。比如,近期,翼菲发布了首款晶圆搬运机器人,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空白;兰剑超级未来工厂正加速建设,将打造高达45米的全球最高仓储机器人,实现用机器人造机器人;在协作机器人领域领先的栋梁,正发力工业软件,致力于为机器人安上“心”与“脑”……
按照我国规划,到2035年,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实,“国际领先”也已成为不少山东企业的目标。
翼菲融资成功后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向世界级机器人品牌加速迈进”。面对何为世界级机器人品牌的提问时,张赛笑着告诉新黄河记者:“就是达到大家对ABB怎么看,对翼菲就怎么看。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我们就需要持续做行业引领者,这是一件正确而非容易的事情,但这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这个路会很漫长,This is only the beginning of the beginning。”
新黄河记者:黄敏
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