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分级的意义,就好像接力赛一样,逐级加速,越来越快,直至足够脱离地球的引力常
作者 | 丁一
编辑 | 文靓
无方向盘、驾驶座、刹车油门的全无人驾驶车Robobus,上路武汉。定名「Sharing Bus」,由轻舟智航与东风悦享紧密携手、联合打造,今天正式亮相。
双方宣布,将在前装量产、定制开发、优化迭代等领域开展长期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实践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模式创新,首批落地50辆Sharing Bus,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将逐步落地300辆Sharing Bus。
据了解,「Sharing Bus」将在武汉经开区军山新城落地“轨道交通+无人驾驶微循环”场景,应用于多条无人驾驶接驳线路。
这是武汉「无人驾驶之城」规划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轻舟智航实现「将无人驾驶带进现实」目标的重要战略一环。
上周末,轻舟智航还公布了一条视频,演示了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城市晚高峰时段穿梭自如、接送网约乘客。一系列老司机般的熟练操作,似乎为Sharing Bus的技术能力,做了提前背书。
仅成立两年多的时间,轻舟智航就实现城市高峰时期公开道路的全无人驾驶。同时作为Robobus领域的领跑者,轻舟智航「火箭般」的发展速度,已显露无疑。自创立伊始就曾提出的「造火箭」的概念,正在成为现实。
而在笔者看来,从Robobus赛道切入,到携手车厂深度绑定,这支「火箭」,也跑出了轻舟智航的商业化轨迹。
打通技术底座,最快实现Robobus商业化,一级火箭推进成功
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当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它承载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宏大愿景。
运载它的阿丽亚娜5型火箭,是一个二级半结构的运载火箭,通过多级推进,将这颗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空间望远镜,送入了预定轨道。
“火箭分级的意义,就好像接力赛一样,逐级加速,越来越快,直至足够脱离地球的引力常”轻舟智航联合创始人、CEO于骞如是说道。
这样的原理,完全可以对应到科技商业领域。一旦筑牢技术根基,加上明确清晰的商业路径,就能如同火箭一级、二级、三级加速一样,达到远超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无人驾驶领域,莫不是如此。
现在看来,轻舟智航的第一级火箭,就是首先在Robobus领域快速商业化,达到龙头地位,从而将海量优质数据高效利用,以此夯实技术能力。
过去几年,Robobus、Robotaxi领域的无人驾驶创新企业不胜枚举。相较于整车厂基于已有的车辆规模,选择从L2、L2+、L3、L4逐级进化的路径而言,直接从公共交通赛道切入,的确是一个另辟蹊径的做法。
但在轻舟智航看来,Robobus是L4自动驾驶最快实际落地的场景。
第一,Robobus处于中低速行驶,乘客对车速的预期可控,速度保持在20km/h到50km/h之间。是非常适合于自动驾驶初期发展阶段的应用场景。
第二,Robobus的行车路线固定,车辆可以在同一条线路上反复磨练,更能确保行驶安全,并可结合V2X实现红绿灯优先和预警。这是相较Robotaxi的最大优势之一。
第三,Robobus属于多人出行场景,在「四化」趋势下,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而且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微循环接驳应用,市场需求和市场容量非常之大。
这样清晰的战略思想基础,为实现Robobus的商业化落地和复制,奠定了基矗
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解决好两大问题:
第一是在技术迭代上解决效率问题;
第二是在落地部署上解决安全性和规模化平衡的问题。
而这两个问题,轻舟智航也有着明确的规划,全部浓缩于他们的全栈自动驾驶方案Driven-by-QCraft当中。
无人驾驶技术迭代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的处理效率。换句话说,数据要多,质量要好,还要会用。
就好比一个新手练车,如果只在家门口的路上练习,回家还不好好总结,就算每天都练,也很难提升车技。
看起来有点荒诞,但这就是当下依靠「堆人堆车,实车路测」的主流模式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成本指数增长,场景覆盖不全,反馈效率还低。
轻舟智航不久前公开亮相介绍的自动驾驶工具链「轻舟矩阵」,就是轻舟智航一直以来的核心竞争力。它打通了一条以仿真为核心的数据自动化闭环,可以对实车路测数据进行高质量的自动筛癣标注、质检,并投入训练和评估。
仿真就像是元宇宙,即使路测车辆收车后,算法还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每天完成数百万次训练、测试验证和迭代优化。正如上考场之前,可以在大脑中先做无数次的冥想博弈,可谓“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轻舟矩阵让技术迭代摆脱人力和车辆依赖,可高效验证量产级别的算法版本并下发,让轻舟智航不走寻常路。
在落地部署方面,硬件配置安全性和规模化的平衡问题是行业向来的关注焦点。堆摄像头、堆激光雷达固然可以提升安全性,但也罔顾了单车成本,因此轻舟智航选择的是双线并进的做法。
一方面是实现360度无盲区无死角的感知,并在传感器、计算平台、电源、通信等模块采用全冗余设计,保证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是让硬件方案可同时支持Robotaxi及Robobus,实现一套方案在不同车型、不同城市的高效部署,还可根据场景按需配置。通过大批量部署和量产,均摊成本。
打通数据高效迭代的自动化闭环,安全及可靠性得以保证,硬件方案可以跨平台部署......Driven-by-QCraft的这一系列链式效应,促使轻舟智航以最快速度,完成了Robobus的商业化。
仅花一年时间,轻舟智航就成功在中国北京、深圳、苏州等全球10座城市开展测试及运营,部署车辆型号10款,车队规模超100台。其中,龙舟ONE系列还是国内布局城市公开道路最多的Robobus。
从这一成绩看,轻舟智航的一级火箭,已然推进加速成功。
腾“火山云”,借“东风”,在乘用车赛道强势出圈,二级火箭正式启动
凭借自身全栈技术,在纵深上完成Robobus场景的落实,接下来就是携手合作伙伴在横向场景上实现拓展。
就在这个月初,轻舟智航亮相字节跳动旗下火山引擎产品发布会,首次对外界披露了其打造的自动驾驶工具链「轻舟矩阵」。
火山引擎,作为字节跳动重点布局的两大2B业务之一,在今年宣布将全面进军云计算基础设施市常而据36氪报道,火山引擎将以自动驾驶云服务为重点之一,强势切入智能汽车行业,与华为、百度正面竞争。与轻舟智航的强绑定,恰恰补齐了字节跳动在自动驾驶技术经验、车队数量上的欠缺。
联想起今年年初字节跳动投资轻舟智航的传闻,二者联手进军乘用车市场似乎早有准备。
这一次亮相,可以说开启了轻舟智航的二级火箭,在已经实现无人驾驶技术和Robobus商业化快跑的基础上,联合顶级巨头,实现新场景的布局和迭代,快速「出圈」,迎来更多想象空间。
如今,轻舟智航又联姻东风悦享,首批落地50辆Sharing Bus,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将逐步落地300辆Sharing Bus。
东风悦享,背靠的是东风汽车公司,这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名副其实的国内乘用车市场顶级巨头。
这其中,有四个标志性意义。
说明了技术的成熟性得到验证
这是轻舟智航第一级火箭加速成果的体现,也是与车厂合作的基矗就像轻舟智航展示的无人车视频,几乎胜任了很多晚高峰常见的驾驶场景。比如偶遇同向行驶车辆倒车时,会边转向边减速轻松避让;遇到多台变道加塞、变道犹豫、压线行驶车辆,会合理让行;十字路口转弯时稳稳躲避外卖小哥,还会自己回到车库泊车。
据于骞透露,这辆车搭载的也是轻舟智航Robobus同款Driven-by-QCraft方案。这种成熟性不仅仅是算法上达到了业界领先,更在于成本控制达到了可以商用的程度。携手车厂后,将为大规模落地做好准备。
开拓无人驾驶的更多应用场景
从城市公交、网约车、通勤摆渡车,到配送车、巡逻车、运载车等等,仅公共交通和公共服务领域,公开道路的无人驾驶技术就有大量的应用场景。
一方面,轻舟智航硬件方案上的通用性,可以快速得到用武之地。另一方面,轻舟智航也可以围绕这些新场景,发挥在无人驾驶商业化运营方面的经验,与车厂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
复用不同城市和交通环境的经验和数据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不同城市,地理环境差别巨大,甚至不同区域人们的驾驶习惯也存在很大差异。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要做到以人为本,其应用场景不可能只是平坦、规矩的平原大道。
比如,重庆山地地形的影响,道路多陡坡、隧道,无人驾驶车辆的精准定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今年9月,轻舟智航就携手合作伙伴,在重庆打造了全国首个针对山地城市交通场景的5G无人驾驶Robobus车队,收集了大量陡坡、隧道、大雾的场景。
借助Robobus业务,轻舟智航已经广泛触达了不同城市的交通环境。通过轻舟矩阵,轻舟智航可以用最短时间帮助车厂应对各种具有挑战性的交通环境,实现自动驾驶的大规模落地。
数据自动化闭环的价值将得到充分释放
与车厂的合作,将让轻舟矩阵在规模更大的舞台上发挥作用。随着无人驾驶的规模化落地,智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其产生数据量将达到一个恐怖的量级。对各个乘用车车厂来说,数据的筛癣标注和训练将是巨大的成本。
在这一的趋势下,轻舟矩阵以仿真为核心的数据自动化闭环的价值,会显现出更高的行业价值,成为车厂不可或缺的内在动力和左膀右臂。
届时,轻舟智航有望不仅在落地车队数量上持续领跑行业,在落地场景的维度上,也可能会由点及面,触类旁通,以「火箭般」的速度不断拓展。
腾“火山云”,借“东风”。时下,轻舟智航与产业上下游达成合作,有望加速实现无人驾驶全场景的逐级落地,最终迎来第三级火箭爆发Robotaxi的全面落地。
如同搭载阿丽亚娜5型火箭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所承载的人类梦想一样,轻舟智航造的火箭,蕴含的是他们对于无人驾驶技术未来的无限畅想。
这支火箭可以快到什么样的程度,值得期待。
END
智能驾驶新战事:火拼「雷视融合」,五股势力分头围剿
估值超 500 亿元!无人配送,谁会成为中国版 Nu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