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精粹)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11-29 11:54:58   浏览:5715次  

导读:根据陈伟光和明元鹏《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原文进行删减和编排。原文刊发于《社会科学文摘》。 引言 数字货币脱离传统金融系统管辖,便于跨境资本流动,外国资本更容易进入本国市场,而这些跨境资本不经过银行清算和结算,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

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精粹)

根据陈伟光和明元鹏《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原文进行删减和编排。原文刊发于《社会科学文摘》。

引言

数字货币脱离传统金融系统管辖,便于跨境资本流动,外国资本更容易进入本国市场,而这些跨境资本不经过银行清算和结算,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

数字货币就发行主体不同,分为私人数字货币和主权数字货币。

私人数字货币是货币市场自发演化的产物,由货币当局以外的市场主体发行,不具备法偿性。

主权数字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背书的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具有法偿性,全球80%的央行正在试点推行。

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精粹)

数字货币风险分析

一是交易风险

其一,数字货币价格泡沫严重。

其二,数字货币在互联网上匿名交易,参与者几乎不受监管,用户各种隐私和重要信息容易被泄露。

其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处于自由发展状态,存在虚假宣传、蓄意操纵价格、内部交易、不合规经营等情况。

二是系统性风险

数字货币 脱离传统金融系统管辖,便于跨境资本流动,外国资本更 容易进入本国市场,而这些跨境资本不经过银行清算和结 算,导致系统性风险上升。

三是流动性风险

一方面,数字货币体系不具备法定货币机制特征。

另一方面,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要将法币购换泰达币、比特币等一些平台币,通过这些平台币代购其他数字货币,这导致数字货币流动性管理难度加大。

四是法律风险

第一,洗钱犯罪。

第二,非法融资。

第三,数据泄露。

五是技术风险

区块链本身主要存在两种技术风险,第一种是区块链自身技术缺陷的内部风险;第二种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带给区块链应用的外部风险。

数字货币平台风险首先是平台开发中编程结构不完善、编程语言使用不当等原因产生代码层漏洞,其次是智能合约的使用导致平台监管功能的弱化。

数字货币基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算法,以超低成本完成货币创造、流通、交易,并且跨国流动,改变社会、经济和信息互联的方式,进而改变货币和支付系统。

六是挑战主权货币风险

数字货币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货币传输的“去中心化”,不可避免地出现金融生态“去政府化”。

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精粹)

数字货币监管的各国实践

对所有国家而言数字货币是新生事物,如何对其实施有效监管,如何平衡数字安全与隐私保护,如何在金融创新和风险防范间寻求平衡,都是各国政府在制定监管政策中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

主要国家的监管实践

美国、英国、中国、日本、新加坡这五个国家监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美国

美国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实行联邦和州合作监管模式,采取鼓励发展与监管并举的策略。

2020年来,美国收紧对数字货币监管,美联储、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考虑成立“跨部门冲刺小组”,创建统一的数字货币监管框架。

第五,加强监管协作。

英国

英国对数字货币持开放态度,实施“监管沙盒”。

2019年英国财政部、英格兰银行和金融行为管理局(FCA)发布《加密货币资产指引》文件,拟定数字货币市场的监管框架,并指出交易性代币暂时不受监管。2021年FCA成立数字货币工作组,管控数字货币风险 。

中国

中国内地对数字货币实施严厉的监管政策。

2013年至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委联合发布《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和《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等文件,明确指出代币发行是非法融资行为,关闭国内所有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

2021年6月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全面关停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挖矿行为,数字货币在中国内地的合法空间十分有限。

中国香港地区对数字货币监管审慎,数字货币的法律地位较为明确,监管框架相对完善。

日本

日本金融服务局(FSA)全方位监管数字货币交易所,制定了数字货币交易商监管条例,明确数字货币交易商的运营规则。

日本国税厅(FAQ)正在讨论数字货币的税收问题,拟颁布《虚拟货币的收益及其他所得》,实施对数字货币的税收监管。

新加坡

新加坡税务局(IRAS)规定使用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买卖商品或服务的企业缴纳7%的商品增值税,数字货币交易所获得利润需缴纳17%的所得税。

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精粹)

数字货币监管改进

第一,转变监管理念。

第二,统一监管标准。

第三,完善监管法规。

第四,优化监管方式。

第五,加强监管协作。

国家间应在协作过程中建立协调机制,实现监管机构间的信息共享,形成各国能共同遵守的决议和指导各国行为的法规,以此作为数字货币全球治理的基础

数字货币的跨境交易和跨境支付使其法律风险向境外外溢成为可能。各国监管部门需完善监管法规实现对数字货币的跨境管辖,就像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可以管辖全球数字经济企业一样 。

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精粹)

数字货币全球治理机制的形成

G20峰会机制

2018年3月布宜诺斯艾利斯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首次关注到数字货币全球治理问题 .

历届G20峰会越来越关注数字货币治理问题,设置专门议题讨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将数字货币治理列入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2020年10月发布报告《跨境支付数字货币:对宏观金融的影响》 。

政府间国际组织

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在2015年制定了数字货币指导方针,防止虚拟货币用于洗钱和反恐融资。

为降低数字货币成为金融犯罪工具的风险,FATF发布了针对数字货币的“旅行规则”(Travel Rule)。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对从事加密资产活动的银行制定高水平的监管标准、跟踪加密资产的动态等一系列政策,规制银行机构参与数字货币交易的行为。

支付与市场基础设施委员会(CPMI)与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设立联合工作组,密切监测数字货币在清算和结算方面的创新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方面的影响。

非官方国际组织

世界经济论坛(WEF)创建了数字货币治理联盟,旨在规范数字货币的发展空间并打造有信誉且可信赖的数字货币。

世界数字货币论坛(WDCF)聚焦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治理,提出了全球性倡议和宣言,引导数字货币全球治理。博鳌亚洲论坛(BFA)2021年年会上专门设置“数字货币与跨境支付”分论坛,研讨数字货币对现行经济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案 。

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精粹)

数字货币全球治理路径

加强全球合作模式

一是以数据驱动为核心。

二是以二级市场治理为重点。

三是发挥非政府间合作论坛的作用,推动行业自治。

构建全球区块链

一是核心国家共同构建一个智能合约编程框架。

在这一框架基础上,根据相应规则发行数字货币,并建立一个“全球中央银行”管理数字货币发行。

二是以开源治理协调各国集体行动。

三是建立合规的数字货币中心平台。

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通过链上、链下、交易所、市场等方面共同治理,建立合规的数字货币平台,靠机器共识、价值共识、治理共识形成一种自组织。

建立数字货币风险评价体系

综合数字货币的技术特征,通过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借助有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针对数字货币的实际风险作出预估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包括交易风险评价体系、系统性风险评价体系、流动性风险评价体系、法律风险评价体系、技术风险评价体系、信用风险评价体系。

数字货币:从国家监管到全球治理(精粹)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