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机器人的上市阵容又添一将。11月2日,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机器人”)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虽然开盘破发,最终还是以6.02%的涨幅收盘。手术机器人技术门槛较高,市场渗透率低,因此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等因素,企业普遍处于难以盈利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资本方是否愿意长期投资还有待观察。
正式挂牌上市
微创医疗机器人开盘价为39.8港元,较发行价下跌7.9%,之后股价有所反弹,收盘价为45.8港元,涨6.02%,市值达到420亿港元。
此次上市的基石投资者包括Aspex、Hillhouse Funds(高瓴)、LAV、Snow Lake Funds and Accounts、Yorkool、CloudAlpha、Artisan,一共认购1629万股,基石投资者一共认购7亿港元。其中,Hillhouse Funds、LAV、Snow Lake Funds and Accounts、Yorkool分别认购1.11亿港元。
微创机器人总裁何超表示:“此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将为我们在五大‘黄金赛道’的持续拓展和布局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未来,微创机器人将进一步开拓创新,加速研发和产业化进程,继续为中国及全球患者提供能够延长和重塑生命的机器人智能手术全解方案。”
据官网资料,微创机器人是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医疗”),是截至目前全球唯一一家业务覆盖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和经皮穿刺五大“黄金赛道”的手术机器人公司,其产品组合包括一款已获批产品及八款管线产品。
微创机器人的产品线与美国的直观外科公司有些类似,微创机器人的核心产品图迈Toumai腔镜手术机器人直接对标著名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首款亦是截至目前唯一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完成注册临床试验并递交注册申请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
目前,该公司三款旗舰产品图迈Toumai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DFVision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和鸿鹄骨科手术导航定位系统均已进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绿色通道”),且蜻蜓眼已于2021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在我国,手术机器人行业上市的代表企业不算太多,主要包括天智航、威高股份、博实股份、爱博医疗和微创机器人等。
何时扭亏为盈
手术机器人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提升手术精准度和稳定性,缩短患者术后恢复周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有效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减少术者的辐射暴露等。随着全球手术机器人产业不断成熟,手术机器人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在这个行业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直观外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直观外科于2000年上市,彼时股价仅9美元,现在股价已超过355美元,市值达1200多亿美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心脏、前列腺、胸腺等部位的软组织手术。截至2020年3月,全球达芬奇机器人安装量已达5669台,累计参与手术达到约720万台,目前美国已装机达芬奇机器人3581台,亚洲地区共装机800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统计,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30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83亿美元,并可能于2026年达到336亿美元。在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渗透率极低,2020年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仅为4亿美元。
但中国患者人数众多且对微创伤手术的需求旺盛,增长潜力巨大,预计2026年有望达到38亿美元,同时,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占全球市场的比例有望从2020年的5%增长至2026年占全球市场的11%。
然而,医疗机器人产业也面对着研发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现状。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微创机器人的研发成本分别为0.62亿元、1.35亿元和1.6亿元,以至于亏损额也分别达到了6980万元、2.09亿元和2.43亿元。
关于未来何时能扭亏为盈,北京商报记者邮件采访了微创机器人方面,截至发稿,对方未给出回复。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表示,现在看来医疗机器人企业还需要证明自己,亏损严重证明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不高,未来能不能独当一面还是一个未知数,资本市场一开始给出了比较负面的评价,未来前景现在看来是不明确的。“除了工业机器人之外,在机器人领域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很少,机器人的技术瓶颈不好突破,在行业应用上看不到明确的未来,现在资本市场只能谨慎看待。”北京商报记者 石飞月 图片来源:微创机器人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