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磁共振未来发展,多位专家展开对话。论坛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上海10月29日电 (记者 陈静)磁共振的创新演进是一场以硬件系统不断升级为核心、以序列、应用的不断拓展为侧翼的渐进式创新。智慧赋能磁共振,使之拥有自主意志?这不是科幻。历经多年潜心研究,中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自主研发的磁共振“类脑”平台uAIFITechnology29日揭开“面纱”。
据悉,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磁共振实现了拟人化的主动思考和感知,高效精准匹配扫描需求;同时,主动进化,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磁共振实现了拟人化的主动思考和感知,高效精准匹配扫描需求。论坛主办方供图
当日,记者获悉,数百位来自医疗行业的顶级学者、全国知名三甲医院(综合性大医院)专家云集2021磁共振未来创新大会,超越影像、融合创新、开启磁共振“类脑”时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主任袁慧书表示:“uAIFI技术的加持,使1.5T磁共振进阶到准3.0T阶段,可面向神经、肌骨关节、腹部、盆腔及血管等重点领域全面解决临床问题。”
研发企业上海联影医疗磁共振事业部总裁李国斌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uAIFITechnology磁共振‘类脑’平台研发耗时4年,通过赋能磁共振扫描全流程,覆盖了多样临床场景。未来,我们希望在技术开发、科研合作、临床转化、产业转化共创硕果。”
据了解,长期以来,噪音大、扫描慢、操作复杂、阅片难度大、伪影来源多等都是磁共振应用中存在的多重痛点。研发人员当日对记者解释,uAIFI Technology磁共振“类脑”平台由智能传感器、芯片等共同驱动磁共振智能“类脑”中控平台,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模拟大脑神经元,改变磁共振传统硬软件系统“孤岛”现状。平台中包含的诸多核心技术,覆盖磁共振扫描全流程,逐一突破现有痛点。
uAIFITechnology“类脑”平台极大提升了放射科医生与技师的诊断效率。 该磁共振“类脑”平台率先尝试使用天眼技术,技师只需一个手势,就可在0.5秒中完成原本至少6次按键的任务。
“ uAIFITechnology‘类脑’平台搭载的百秒成像技术,大幅提升了心脏成像成功率与效率,推动无创性影像学检查的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放射科主任夏黎明对记者表示。据悉,在诊断环节,uAIFITechnology“类脑”平台极大提升了医生的诊断效率,其所节约的时间量相当于增加了熟练的技师。
对于磁共振未来发展,多位专家展开对话。“长久以来,最先进的设备往往在海外打磨应用,待到成熟后才进入中国,因此中国医生很少能参与进原创性高质量科研。基于产学研医创新融合平台,我们有更多机会参与孵化前瞻性的科研成果,推动医学转化!”北京协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王怡宁说。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医学科名誉主任陆建平指出:“磁共振应该向诊疗前端进一步发展,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成为普通人日常健康自检的工具。”“开拓磁共振的未来之路,必须推动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科研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放射科主任严福华说,“基于医工融合的交叉创新平台,我们可以实现真正的源头循环创新: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执行系主任王广志认为:“磁共振未来发展有‘两大车轮’:一个是技术上新突破,原创性技术革新全面提升临床诊断质量,助力人类重大疾病攻关;另一个是产学研医深度融合,好问题来自临床,好方法要回到临床,加速医学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是原始性创新的关键动力。”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王梅云认为:“放射科医生不仅要做精准诊断,更应参与推动无创治疗,其中多模态融合至关重要,通过多模态设备配合,多模态的平台管理(超声、放射、核医学)实现诊疗一体化做出更大贡献。”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表示:“中国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这两大领域已经世界领先。联影希望携手产学研医各界伙伴,协同创新,建立起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的全智能医疗健康生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