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国内手术机器人产业崛起:市场需求逐年攀升,本土创新成趋势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10-26 12:09:18   浏览:9674次  

导读: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全球机器人1/3产量在中国,上海则提供了全球约1/9的机器人产量,是我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为了巩固这一市场份额,直观复星达芬奇创新中心于近日正式落地上海,该创新中心总投资超一亿人民币,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季媛媛 上海报道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全球机器人1/3产量在中国,上海则提供了全球约1/9的机器人产量,是我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集聚区。为了巩固这一市场份额,直观复星达芬奇创新中心于近日正式落地上海,该创新中心总投资超一亿人民币,2021年10月正式投入运营。

直观复星CEO潘小峰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机器人辅助手术代表着手术微创精准化的发展方向,医疗专业人士对掌握机器人辅助手术操作技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自2007年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式被引进到中国后,我国机器人手术累计总量已突破20万例,装机突破250台。尤其近两年呈现了加速增长的态势。中国丰富的临床实践正酝酿着临床创新的沃土,并逐渐推动我国成为全球医疗创新链上的核心环节。

“随着近年来装机量的快速上升,医生对于掌握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的需求和现有的培训供给存在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严重制约了更多临床专业人士掌握该项技术、向病患提供更高质量的微创治疗,也严重限制了具备良好技能基础的中国临床专家在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临床创新实践,进而限制了在国际学术界发出更强的中国声音。”潘小峰先生说道。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此次落地运营的达芬奇创新中心将涉及泌尿外科、妇科、心胸外科和普外科等多个临床学科,配备有全系列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及支气管镜机器人,以及专业的联动手术床、能量平台、麻醉机等医疗设备,可同时开展6台达芬奇手术实践操作。

达芬奇机器人国内需求旺盛

2016年12月,复星医药与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正式宣布启动在华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注资1亿美元在上海成立合资企业直观复星,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针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的机器人辅助导管技术的创新产品。这也是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除达芬奇手术系统产品外的又一创新产品线布局,其中复星医药出资并占股40%,美国直观医疗器械公司占股60%。

潘小峰介绍,在合资公司成立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花了10多年的时间将国内的手术量累计到10万例。随着直观复星的成立后,逐渐缩短至两年半时间将国内达芬奇机器人手术量达到10万例。

近年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全球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可以应用于胸腔、腹腔等部位的软组织手术。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高难度手术也是我国临床专家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提升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学术战常

实际上,在中国市场,由于腔镜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安装使用受国家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审批管理,整体数量有限,目前安装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还主要集中在头部医院。不过,随着临床需求快速上升、产业发展迅速推进,“十三五”规划中已由甲类调整为乙类管理,规划中配置额度也得到较大幅度提升,这一举措大大促进了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但同临床需求增长速度和未来预期、产业布局和发展速度相比仍有可预见的差距,需要国家各政策配套以激励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引领科技创新创造更佳政策环境。

潘小峰认为,这些需求和考量相信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相关部门会充分考虑,临床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不再仅仅局限于头部医院,而是将高质量的治疗设备向基层医院普及,“大病不出县”等夯实基层医院的政策将进一步促进手术机器人向基层医院普及。

“民营医院中作用重要的公共卫生建设方面的力量,国家也颁布了更多的激励政策,比如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社会办医疗机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将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我们将会更多关注非公立医院市场,推出相应政策,以满足这一细分市场的独特需求。” 潘小峰说,为了加强临床需求与产业端的契合度,实现产学研医的融合,创新中心的设立已经成为行业瞄准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方面,直观复星也计划在未来5年内为4000多名医疗专业人士提供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及机器人辅助手术的学习和训练,助力中国医疗专业人士的成长与发展,促进本土医疗服务的升级及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

中外企业争抢市场“蛋糕”

随着产业融合度不断加深,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2015-2020年,全球手术机器人整体市场规模呈逐年增长趋势,2015-2019年增速逐年上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手术数量整体下降,一些不必要或选择性的手术被推迟,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保持在近8%的高增速,市场规模实现83.21亿美元,2015-202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2.6%。

普华永道预测,手术机器人市场在2021年将会达到64.4亿美元,由此也使得在医疗机器人从来都不缺入局者。另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全球范围辅助手术数量由2009年的20.5万例增长至2020年的124.3万例,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7.8%,该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全球手术机器人应用量在不断增长。

在跨国企业中,除了直观医疗,史赛克也是其中之一,2013年,史赛克以14亿美元收购了骨科手术机器人代表公司Mako,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超过28个国家装机使用Mako,累计装机量超过1000台,14年内总计完成手术超过35万台,在全球市场份额为8%左右。

公开资料显示,Mako智慧关节机器人是目前唯一一款在国内获批上市的关节外科手术机器人,它攻克了传统关节手术“看不到”,“截不准”,“拿不稳”等难点,大大提升患者预后。目前已在国内获批了全髋关节置换和全膝关节置换两项适应症。

国产企业也毫不示弱。据药明康德内容部数据库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手术机器人领域的融资金额近14亿美元,A轮及A轮之前的早期融资项目占比60%,不乏6亿美元(CMR Surgical)、1亿欧元(eCential Robotics)等大额融资。其中,今年1-4月,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已经发生了至少5起融资事件,覆盖创伤、关节、脊柱等不同品类。而医达健康、心玮医疗、先瑞达等企业纷纷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针对当前的市场格局潘小峰认为,从全球整体市场看,全球几大医疗器械公司都在准备进入该市场,国内的创业创新企业也开始进入该行业,想要分走一杯羹,这是良好的变化。

“从20多年前,手术机器人刚发明时候看,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小众市场产品,但随着它临床效果的强力证明,以及给医生带来的便利和给病人带来的福音,市场迅速成长和接受,因而进入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态,我们觉得蛋糕做大了,会有更好的市场期许,是未来可期的表现。”潘小峰说道,很多国内的创新公司在布局手术机器人赛道,其中部分领先的公司已经接近于产品上市。我们非常欢迎竞争,更多企业和产品的加入有助于市场的培育,有助于更多的人认可机器人辅助治疗代表着未来微创手术的发展方向。

国产冲击后的本土化布局

不过,入局是一方面,能不能做好这个市场就另当别论了。

“一个成功的机器人项目需要的不仅仅是机器人,它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长期的技术培训、良好的服务能力等,需要加强与用户密切合作,建立了领先的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和生态系统,帮助客户改善结果、提高效率并扩大开展微创治疗的机会。”潘小峰介绍,

但实际上,这与大型影像设备如CT-MR刚刚进入国内时的情况较为相似。不过,随着国产企业加速创新布局,跨国医疗器械不断推进本土化战略后,大型影像设备已经愈发普及。因而,可以预见,在创新能力提升,以及本土化战略不断落实后,国内医疗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加大。

为此,直观复星正在顺应大势而为,积极布局本土化战略,利用好国际先进的技术积累、结合国内活跃临床创新环境,将直观复星打造成真正意义上的集研发、生产、培训、推广和服务于一体的本土企业。

与此同时,在社会环境、政策及资本不断发展助力的情况下,通过创新孵化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聚合,打通科技和经济融合中的堵点,把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成为一大趋势。这也催使直观复星在上海设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制造与研发基地,推动国产化创新,而这也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继美国硅谷后的全球第二个制造与研发基地。

“由于现在创新无止尽,我们今天迈出了第一步,从临床培训和实践入手,让更多的医生掌握这项先进技术,支撑更多的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将会涌现更多的创新点,来反哺技术提升和产品迭代。利用创新中心乃至未来涵盖更多功能的综合基地可以加速这一过程,提升创新链的本土化,也可以借此提升中国节点在全球手术机器人创新链上的地位和含金量。”潘小峰强调。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