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身处一个变革的数字时代。
全球“数字蝶变”发展迅速,人类社会从“人人互联”走向“万物互联”,数字经济的数据化、智能化、平台化和生态化正深度重构经济社会形态与城市治理形态,进而颠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近日,以“链接数字时代蓉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1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落下帷幕。大会共开展了3场论坛峰会、2场专业竞赛和1场超级对接会的主体活动,数字经济成为贯穿创交会全程关键词。
密集的论坛和活动,让参会者仿佛置身于数字经济的变革浪潮中,数据是生产要素、是资产,将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工业互联网的数据处理中,保障数据可信,进行数据建模,实现数据从分析到优化再到安全控制,将带来一场信息革命。
如何拥抱时代机遇、抢得转型发展先机,成都其实一直在书写自己的答案。
纵论数字经济
当前,成都正在主动顺应发展潮流,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将数字成都建设推向新的高度。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在开幕式上指出,大数据牵引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爆发,推动多元应用不断迈向深入;数字经济新优势凸显,驱动社会生产生活新变革。成都近年来在数字经济领域频频发力,在软件服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数字娱乐等领域形成了竞争优势,将为成都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他还宣布了首届中国可信区块链安全攻防大赛决赛开启,并将长驻蓉城。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中国为全球前沿产业提供了最好的应用场景,同时是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体系的核心,全国数字经济拥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其中他特别强调,2020年成都首个万亿级产业宣告诞生全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65.7亿元,为产业数字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助力成渝经济圈打造成为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对此他十分期待成都未来的数字经济发展。
在京东科技数字城市群副总裁郭玲玲看来,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构建是大势所趋。她以京东的“五网融合”数字城市建设实践为例,以城市实现自我迭代与自我演进的可持续发展为蓝图,展示了数字与城市深度融合带来的无限可能,并表示期待与成都加强在数字城市建设领域的深度合作。
“数字经济正在给我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院长林文斌展示了数字向生活渗透的路径趋势,并以直播助农、反诈推广、头条寻人等为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数字生活故事。而林文斌也表示,希望借着本次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区域研究中心落地成都的契机,未来陆续开展与成都的合作。
拥抱数字经济
成都创交会于2015年首次举办,此前已举办6届,成功推动了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在成都汇聚与对接。在过往基础之上,本届创交会聚焦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经济成果展示和数字产业交易平台,进而推进城市动能转换、经济提质增效,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美好生活体验。
成都市科技局副局长陈钢介绍,成都科技基础设施完备,累计建成了5G基站超过3万个,实现了主城区的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5G“双千兆+”全面商用城市,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华为成都计算中心等算力数据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成都超算中心获批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正逐步发挥城市大脑智慧中枢的动能。
在基础设施的强力投入下,成都正迎来了数字产业高速发展时期,2020年成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8800亿元,今年上半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9%。而在之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蓝皮书(2021)》中,成都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四。
作为本届创交会的核心活动,“双千”“双百”对接会通过云上窗口、路演秀尝实地场景互动等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模式,集中展示了成都“双千”“双百”经验成果。
其实,成都市新经济“双百工程”自2018年正式启动以来,始终聚焦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经济形态,综合考虑企业规模实力、经营能力、社会贡献、行业发展前景、创新能力、团队竞争力、社会贡献、所在企业综合发展能力等因素,在梯度培育企业中遴选了百家重点培育企业和百名优秀人才。
而在本次“双千”“双百”发布会现场,还发布了2021年成都市新经济“双百工程”重点培育企业和优秀人才名单。今年的名单从724家新经济梯度企业中,综合考虑“赛道分布、区域分布”等因素,涉及到无人机、信息安全、集成电路、网络游戏等21个细分领域,最终遴选出100家新经济重点培育企业和100名优秀新经济人才。
2021成都市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双千”“双百”超级对接会专场路演成功举办,邀请了28家“双百工程”企业代表和全国相关行业领军企业上台介绍展示。
在路演现场,华创资本、川发展弘科公司、英诺天使等30家在相关赛道业绩卓越的投资机构,进行了热烈而密集地交流,他们聚集资本、载体、技术、人才、政策等创新要素,为市场主体精准匹配着要素资源。与此同时,100余家高潜力、成长型中小企业在现场洽谈区进行项目展示。据统计,本次对接会共计三场专题路演预计达成签约项目30项,预计签约总金额达330亿元。
可以说,作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都正面临着数字经济布局的重大机遇,发展数字经济正当其时。
金融生态为成都造梦
在创业者高度聚集的同时,成都也成为中国的区域金融中心,各种金融服务正在成都全面落地开花。
近年来,上海证券交易所资本市场服务西部基地、深圳证券交易所西部基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西南基地相继落户成都,中欧国际交易所在蓉设立国内第二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西部)在蓉成立,成都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功能持续提升。
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为助力更多企业上市融资,成都市形成了“1+X”的金融政策支撑体系,针对经济证券化、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等陆续出台专项政策,正加快推动出台企业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相关扶持政策。
“成都上市公司数量、在审企业数量等重要指标居中西部第一。”据成都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成都市辖内有境内外上市公司124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97家),A股过会待发企业11家;今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5家(其中A股新增11家、港股新增3家、纳斯达克新增1家),A股新增过会待发企业9家。私募创投规模领跑中西部,注册在成都的私募基金机构388家,管理规模1574.24亿元,投出项目1577个,其中超4成项目落地成都,投资金额328.78亿元。
10月21日,在2021中国资本创新成都峰会上,还发布了第5期“中国‘双创’金融指数”(CIEFI),成都排名全国第六,继续领跑中西部。2021年度“双创”金融发展综合十强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成都、苏州、武汉、重庆和南京。京沪深三城凭借全面的金融产业发展优势,杭州、成都依托优异的双创金融生态,广州借助强大的市场基础,均为自身“双创”金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成都在双创金融生态上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与会经济学家和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仅次于京沪深广四大一线城市的金融生态,使得成都的创新创业热潮持续不断。2020年,成都新设市场主体数达到了61.82万家,在疫情持续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多重影响下仍然实现逆势增长,新增规模排名全国第二,西部地区第一。
CIDEG学术委员会主任陈玲认为,中国城市在吸引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建设普惠性的数字基础设施、培育创新文化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向未来,还需要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以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促进共同富裕。
陈玲认为,中国已有一大批以成都为代表的城市进入全球科创中心行列,表明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创造了全新的国际创新格局。数据作为新的创新要素,打破了科研基础设施、技术、人才和资金等创新要素地理汇聚的传统格局,进而重塑全球创新网络格局和产业价值链,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带来划时代的历史机遇。
文/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