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灿院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1965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信息科学学部院士,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据量子位消息称,今年6月,他所带领的量子计算团队打造出“量子U盘”,将光信息存储在特殊晶体中1个小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转载,登上热搜。
郭光灿认为,中国与世界顶尖的量子计算技术只有3年的差距。和某些行业相比,量子计算技术的代差算是很小了。但令郭光灿忧虑的,不是技术上的差距,而是量子计算的应用生态。
国内目前的现状是:从事硬件研发和生产的公司并不多;量子计算的生态还没有形成,差距会越拉越大。
虽然百度、阿里、华为等先后推出了量子计算平台,但大多数是软件模拟,仅能模拟规模较小的量子计算机,郭光灿认为,最终研究还是要回归到硬件上来。
“把中国的量子计算机卖到国外去”,这是郭光灿的愿景,他认为解决了国产机器的软件生态问题,有了自己的量子操作系统,这一天不会太远。
郭光灿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已发表SCI论文700余篇,其中Nature子刊8篇,Phys. Rev. Lett. 28篇,SCI他引超过10000次,出版专著7部。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