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周庆富讲大运河文化(七) | 背水牵滩、逆水行舟的铸魂文化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10-03   浏览:356次  

导读:大运河是一条波澜不惊的命脉之河、文脉之河它在沉默无私付出中,富庶着沿线土地;在引动交流融合中,汇通着南北人文。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具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文化价值。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运河经济成为中国 ......

大运河是一条波澜不惊的命脉之河、文脉之河它在沉默无私付出中,富庶着沿线土地;在引动交流融合中,汇通着南北人文。大运河作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具有着独特的精神内核与历史文化价值。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运河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而这背后,则是无数“纤夫”的付出和血汗。可以说,一代代纤夫背水牵滩支撑起了大运河的繁荣,一声声逆水行舟的船工号子,不断熔铸着大运河两岸人民坚强不屈的灵魂。

大运河旁至今仍存的古老纤道,仿佛在诉说着纤夫们昨日的辛勤。米范威在《运河人家》写到:“对面的岸边,十个胳膊和肩膀上缠着绳子的健壮男人,正沿着拉船道吃力地摇晃着前行,他们迎风而上,正拉着一艘装了很多货物的驳船。他们逆流而上,艰难的移动着,船上满载着装油的锡罐这些油会被运往内陆。在他们身后,又有六个男人正拖着另一艘沉重的船,船上装着动物的骨头……”当年,运河上百舸争流,煤、木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全靠船只运送,纤夫在那时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他们屈着身子,背着缰绳,步态一瘸一拐地前迈。纤夫除了拉纤之外,就是会喊一口沙哑的船工号子。大部分的纤夫都不穿上衣,暮春、夏季、初秋等温暖的时节更是如此。唐代诗人王建的《水夫谣》描写了水边纤夫的辛劳和痛苦:“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周庆富讲大运河文化(七) | 背水牵滩、逆水行舟的铸魂文化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大运河上似乎仍在响起的号子,又在呼唤着新的“纤夫”精神。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运河上的船只还基本上采用人力,或者摇橹,或者由着纤一路往前拉,边拉边喊着沙哑的船工号子。号子有声无字,“嗨,嗨哟哟,嗬嗨,拖呀,拖,拖拖拖……”每当逆水行船时,全靠纤夫合力拉纤,号子声声,空谷回荡。五十年代之后,随着机械动力的发展,纤夫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通州北运河船工号子唯一的“非遗”传承人赵庆福于2018年11月26日去世,享年87岁千年的运河头从此失去了它最后的纤夫和喊号人。大运河上的纤夫虽已经成为历史,但一只号子,一条绳,逆水行舟、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纤夫”精神则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真实写照。中华民族遭受过太多的磨难,在伟大的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伟大的中华民族闯过了一道道险滩急流,才拥有了今天的辉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有无数想不到的沟沟坎坎,越是这样的关键时刻,越是在严峻的考验面前,越是需要弘扬新时代的纤夫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特邀作者: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院长周庆富

(图片来源于中新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李扬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5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