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黎萌):9月28日,以“笃力创新,核铸强国”为主题的中核集团首届科技创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论坛面向我国核科技科研人员,解读了国家科技创新领域最新政策、新时代核能技术最新发展,以及协同创新领域最新亮点成果等。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中核集团总工程师雷增光,清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王建民,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柴晓明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核科技创新天地广阔,大有可为。”与会的众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已为核科技创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搭建了大有作为的广阔舞台。核科技是由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程科学组成的综合性尖端学科,涉及学科多,研发周期长,代表了国家的科技实力,是大国地位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标志。
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核能在这个背景下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在“双碳”攻坚战中将大有可为,发展核能不是我们应该做好的事,而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事。中国核工业必须快马加鞭赶上这一轮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让中国核工业真正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
目前,中核集团已经建立起了完整的核工业科技创新体系,拥有23家科研院所,15万余名核工业人工作在科研、生产一线。经过多年来国家投入以及集团公司自主投入,目前已拥有16个国家级研发平台,8个部委级研发平台以及近50个集团级研发平台,拥有一批国际先进的大型科研设施。
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运行核电机组共有51台,装机容量为5326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数18台,装机容量为1902万千瓦,在建机组数保持全球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