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日前完美落幕,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大会上表示,中国已成为支撑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坚力量,总体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首次突破千亿元。工信部正在制定“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增加高端产品供给,拓展应用深度广度。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2020年装机量占全球44%,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发展潜力巨大,机器人技术融合应用日趋“泛在化”,产业生态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从浩瀚太空到万里深海,从工厂车间到田间地头,从国之重器到百姓生活,我们正步入与机器人和谐共荣的缤纷多彩新世界。”辛国斌说。
我国机器人产业逆势增长
当前,中国机器人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简称《报告》)显示,即便受到疫情影响,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出现轻微下滑,但大量“非接触”式服务也为机器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应用空间。
根据《报告》,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亿元,2016-2023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3%。其中工业机器人445.7亿元,服务机器人302.6亿元,特种机器人90.7亿元。
中国工业机器人已经开始复苏,相比于2019年年装机量提升18.8%。预计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445.7亿元;到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领域需求成为主要推动力。另外,预计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02.6亿元,高于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到2023年,随着视觉引导机器人、陪伴服务机器人等新兴场景和产品的快速发展,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0亿元。
“十三五”以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实力持续增强,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新松机器人创始人、总裁曲道奎表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在7月11日发布的市场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机器人销量较上年明显回落。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机器人销量增速下降2%,而中国销量增速为19%。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指出,中国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机器人产业政策法规,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机器人产业“刚需”市场正在打开
做手术、拧瓶盖、消毒巡检……如今,这些精细工作都可由机器人完成。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大展区中,110余家企业的500多款产品参展,多才多艺的机器人大展身手,纷纷拿出看家本领。3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也从太空发来祝福:“机器人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中国空间站机械臂也助力我们完成了两次出舱任务”。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智能化需求的持续释放,机器人的应用也愈加泛在化,由工业向医疗、教育、餐饮等行业拓展延伸。机器人产业正日益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机器人能够助力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已在47个行业大类的129个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前智能制造深入发展,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智能工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机器人成为了人类生活“好帮手”。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清洁消毒机器人、无接触室内配送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餐厅、酒店、医院及隔离点等场景,有效保障人们健康安全。
未来行业更多技术迭代值得期待
《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研发以突破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为首要目标,政产学研用通力配合,不断提升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操作系统等核心环节的国产替代率。不少嘉宾也表示,抓住关键技术仍是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认为,今天的机器人还是从1.0到2.0的时代。未来学术界、工业界以及产业界需求最大的服务机器人,要向3.0时代,即协作机器人发展。未来要让机器人进行认知学习、人机交互、语义分析,还要成为有自主性的机器人,行业会发生更多的技术迭代。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龚克认为, 未来“机器人+”将成为发展新趋势,例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结合,以机器人为载体,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进入制造业互联网,实现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