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90天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即将回家了!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9月16日8时56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实施分离。截至目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已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分离前,航天员乘组在地面科技人员的配合下,完成了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设置、实验数据整理下传、留轨物资清理转运等撤离前各项工作。神舟十二号是我国空间站时代的首次航天员飞行任务。任务期间,航天员乘组先后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并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成果满满。
值得关注的是,这次3名航天员回家的着陆点,与以往载人飞行任务最终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不同,特别选在了东风着陆常
以往,从1999年的神舟一号到2016年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不论是否载人,返回舱的最终着陆点均为四子王旗,这也一直是我国载人航天的主着陆常
这次为何是东风着陆场?
对于东风着陆场点,不少人可能首次听说,其实这里一直被作为四子王旗的备用着陆常
从地理位置看,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紧靠着东风航天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就是飞船发射和航天员出征的所在地。作为备份着陆场,以往飞船每次着陆四子王旗前,都会先从东风着陆场空中掠过。每一次,这里都会做着和主着陆场一样的全套准备,这一次算是正式“转正”了。
当了21年的备份着陆场,为什么这次东风着陆场得以“转正”?
其一,与四子王旗相比,东风着陆场同样是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只不过一个是沙质草原,一个是沙漠戈壁,自身地理环境条件完全符合着陆要求。
其二,做了20多年的备份着陆场,硬件救援条件自然不用担忧,而且返回舱搜救团队就常驻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东风着陆场近在咫尺。转正后,这支搜救队伍就不用再奔袭千里之外的四子王旗,可以更好地做到“舱落人到”。
最重要的一点来了。
与以往每次飞行任务不同,从神舟十二号开始,我国的航天员也正式进入了空间站时代。我们知道,空间站的设计寿命长达15年甚至更长,而且需要长期值守。长期停靠期间,随机性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每次发射任务都会采取“一主一备”的模式,如神舟十三号就是神舟十二号的备份和应急救援船,而且火箭也是随时待命,最短可在10天内发射上天,接航天员返回地面。
这时,一旦遭遇突发状况,可能无法将轨道调整至精准位置,将落区选择得大一点,安全系数也会更高,相比2000多平方公里的四子王旗,东风着陆场整个面积是其10倍之多,更适合应急着陆。
可以说,这次将着陆点选在有沙漠、戈壁、山地等多种地形的东风着陆场,实践意义非常大。
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此前所言,这次不但将首次检验东风着陆场的载人航天搜索回收能力,也将首次开启着陆场系统常态化应急待命搜救模式。
首次担当重任,东风着陆场能经受住考验吗?
这一点完全不用担心。
虽然没有经历过载人飞船的回收,但东风着陆场已经完成过两次重要任务,一次是2016年长征七号火箭首飞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缩比返回舱搜索回收;另一次是2020年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搭载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回收任务。
此刻,已万事俱备,让我们静待三名航天员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