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全球申请区块链专利最多的前三名是哪些国家吗?
从申请人所在地区来看,排名前三的是中国、美国和韩国。
根据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库显示,目前全球与区块链相关的专利申请已超6.9万件,其中有效专利1.4万件。从数据进一步分析,近五年区块链技术专利迎来爆发期。相关专利申请从2017年开始出现了快速增长,并在2018年以后,每年的申请量快速突破1.5万件。
用去中心化的方式防篡改是区块链技术的显著特征。“区块链是一个靠人海战术做的安全系统,就是一件事让很多人来做,增加了让大多数人串通共谋的难度,降低攻击者攻击成功的可能性。” 北京八分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阮安邦这样简要概括区块链的特性。
而这一特性在工业互联网上则延伸出信任的价值,可以体现为生产规划的指导,并为供应链金融提供可靠的依据。
构建工业互联网:让信任有价值
在浙江省玉环市,水暖阀门是第一大出口产业和第二大工业产业,全市共有水暖阀门生产加工企业1300多家,有着“中国阀门之都、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之称。2020年,玉环水暖阀门行业实现产值398亿元,总产值约占全国同类产品总产值的25%。其中,年外贸出口额超过144亿元,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外贸出口的23%以上。
通过聚焦在铜棒的生产,供应商与阀门制造企业之间的的订单情况,再连入铜棒生产企业(熔炼企业),经物联网、机器算法和订单排单系统,拆解客户订单,可以支持人、物、产品、机器设备多层级追溯关联,提高设备使用率、生产效率,生产实时监控,降低生产成本。就像“智能大脑”,这套由浙江智联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打造的阀门产业互联网中心可以组织平台系统内的工厂(铜棒生产企业)跨厂协同完成订单的生产和供应,也可以在产业链后端延伸到电商平台上实现产业与市场的链接。
“区块链是我们这个平台的特色。”运营智联平台的负责人陈维威认为,发力工业互联网的公司在行业解决方案上各有先发优势。现在,工业数据出现一些新的服务,在区块链上、数据可信上、不可篡改的数据上“更希望去挖掘的深一些,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数据资产,在这一点上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它是制造信任的机器,谁需要制造信任呢?就是原有不被别人信任的人。” 阮安邦的团队是平台的技术供应方,公司专利总数146件,12件发明已授权。专利申请关键词主要与区块链相关,同时涉及可信计算、大数据、智能合约、可信云、认证系统、工控设备等。
阮安邦认为,与其让原始数据上链受到数据吞吐以及存储方面的限制,不如以“小蜜蜂在花丛采蜜”的形式实现信息交换,让区块链记录什么程序访问了什么数据。数据犹如花粉,可以永远不用离开每一个客户的数据中心,程序会像小蜜蜂一样在不同的鲜花里采集花粉,周转访问不同的数据中心后再回去酿造蜂蜜,即产生新的数据洞察和应用。这会让数据量极大程度减小,并且核心隐私数据不会外泄。
从2020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到 2020年12 月底,阀门产业互联网平台的累积交易额突破了 5 亿元人民币,陈维威觉得“空间是挺大的”。他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玉环的阀门企业有1300家,目前平台合作200家,熔炼企业有200家,合作的是20家,并没有全覆盖,这意味着原料集采的交易量还可以放大。
基于此,平台在供应链金融上开始了一些尝试。“这些数据已经产生了,也是不可篡改的,从银行授信角度讲,它可以作为信用贷款的依据。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是让企业感知到有一个新的融资渠道,而不是告诉它这个智能合约怎么用。” 陈维威看重的是企业实际问题的解决,“现在已经不是政府买单的市场了,包括一些数据化的服务、企业一些相关的内容,实际上是企业买单的”。
人机互信:需与现有体系兼容
区块链核心想解决的是人机互信,或者计算机跟计算机互信的问题。但从技术而言,衡量区块链的标准目前并不统一,把区块链再跟某个信息系统结合起来的标准就更加复杂。
“目前,通过外部机构背书区块链记录的一个思路,是利用第三方工具对记录进行批量跟踪,检查交易历史,与企业其他类型的数据,如货物流转、税务申报等进行交叉比对,验证记录的真实和完整。另外一个思路是对区块链应用系统进行渗透测试,模拟黑客可能使用的攻击手段和漏洞识别技术,测试系统的安全性。”一位审计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这给审计供应链金融中区块链的记录也带来一定挑战:基础是对其数据治理环境、底层协议以及数字资产与基础资产(即应收应付账款)的挂钩机制进行检查;同时,资金在区块链上的流转如何发起,是通过智能合约还是人工触发,也需要审计师详细理解。
以区块链技术构建供应链金融平台需要充分考虑产品设计中财务证据的留存与现有传统财务框架的兼容性,要为实体财务部门提供符合现行财务凭证管理制度的记账凭证,要能够像其他为实体提高外部服务的机构一样出具相应的认证报告,这是现阶段融入现行经济和财务运行框架所不可缺少的。
“区块链是老技术的新组合,它是一种组合创新。可能十年之后就没有区块链了,但是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我相信一定还会有更多新的技术用来解决(信任问题)。先不说让人相信,让两个机器实现互信、让两个数据中心实现互信,我觉得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阮安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