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金依宁 姜菁玲
智能音箱向来被广泛视为智能家居场景的入口。
据调研机构Omdia数据,2020年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同比增长39.7%,达1.36亿台;预计2025年智能音箱出货量将达3.45亿台,年复合增长率为20.5%,未来几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263亿美元。
包括阿里、百度在内的不少国内互联网大厂争相布局这一领域,而一些创业公司也在寻找入场机会。深圳魔耳智能声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魔耳智能声学”)便尝试通过声学领域技术入局,以自研品牌切开一道口子。
魔耳智能声学是一家成立于2018年的声学类智能硬件公司。2019年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后,该公司研发了小米小爱音箱HD、小米小爱鼠标、小米音视频会议扬声器等产品。今年其打出“Aimore”自研品牌,并在6月完成了台湾华晶科技集团领投的千万级A轮融资。
创办魔耳智能声学之前,创始人叶威志曾就职于台积电,这为他在智能硬件领域创业奠定了一些技术基矗据他介绍,声学类智能硬件的制造是一个复杂系统,涉及从芯片、腔体、麦克风到语音识别算法等方方面面。在这个领域,魔耳智能声学主攻大声压降噪和远距离拾音技术。
所谓大声压降噪、远距离拾音,是指在音箱放音声量较大、人离音箱距离较远时,让麦克风准确捕捉说话者的指令。魔耳智能声学称,目前其能将失真率做到3%以下。
除准确收音外,研制智能音箱的技术难点还在于AI算法的研发。以AirPods Pro为例,其一颗耳机上有3个麦克风,辨别来自6个麦克风同时收录的声音就需要算法支持。对于智能音箱而言,算法还需在收到指示后准确识别发声者的音色并据之排除其他人声的干扰。
叶威志认为,从传统的蓝牙音箱到智能音箱是技术上质的飞跃,如果只擅长放音却不懂收音,或只研发算法而无法将产品落地就很难生存下去。这也是不少企业掉队的原因所在。
魔耳智能声学也是从一个声学方案商起步,发展到现在的软硬件结合。
据叶威志回忆,5年前芯片市场远不如当下火热,声学类芯片技术出身的他带着不到10人的团队,从给其他品牌商做产品方案开始创业,但由于订单和资金来源不够稳定,公司一时陷入了发展瓶颈。
2019年小米的投资给这家公司带来了转机。叶威志承认,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让公司在2018年左右的融资寒冬获得了生存的机会,也因此了解并参与到一个声学硬件产品从腔体结构工程到中间的声学系统设计,再到后端的工厂测试要求的生产全流程,从而成长为一家更成熟的公司。
叶威志告诉界面新闻,当时小米也急需这方面的专业公司合作。2017年7月,小米第一款智能音箱发布,并将智能音箱定位为具有战略价值的产品。然而,小米研发智能音箱只由内部负责,尚未设置独立的智能硬件部门,因此需要培育一家相关领域的专业生态链公司。魔耳智能声学正是在这个时间点成为小米生态链成员。
小米小爱音箱HD是魔耳智能声学加入小米生态链后研发的第一款音箱产品。从创立伊始,魔耳智能声学就想要钻研高技术难度的产品,因此选择大智能音箱作为突破方向。音箱体积越大,对大声压降噪的技术要求也就越高。这个音箱大约有半个手臂长,在小米商城中目前仍居单体音箱价格榜首。界面新闻记者将其与相似定位的华为Sound X相对比,这款产品直径略小,但高度更高。
左为小米小爱音箱 HD,右为华为Sound X。
叶威志说,目前和小米的合作模式有两种,小米方面定制或魔耳智能声学提出方案,一般是魔耳智能声学解决技术难点,负责从设计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小米把关产品功能、外观等方面的要求。魔耳智能声学的营收约70%来自小米,也有部分来自于和腾讯等其他品牌的合作。
但小米对于外观和性价比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魔耳智能声学对新锐产品风格的追求。“作为一家创业公司,酷一些的风格可能更适合我们。”叶威志清楚,与互联网大厂相比,创业公司很难以价格取胜,因此尝试给出新的品牌记忆点,这也是这家公司推出自研品牌的原因之一。据他介绍,小米也对生态链公司自主开发差异化产品持鼓励态度。
小腰鼓蓝牙音箱是魔耳智能声学自主贴牌的第一款产品,其采取IPX7级防水技术。叶威志透露,该产品销量达到了六位数。
声学和视觉AI技术的结合是叶威志看好的发展方向,目前魔耳智能声学发布的音视频会议扬声器就是两者互补的产物。除此之外,社交聊天、医疗协助等都是他眼中值得突破的远距离场景。今年11月份,一款聊天场景的产品将被推出。
叶威志预计,今年底到明年之后魔耳智能声学可以实现盈利。未来,“Aimore”计划主攻智能家居、智能影音娱乐市场,并在智能办公、智能健康等场景上与其他厂商合作开发。他希望“Aimore”自研品牌的收入占比能达到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