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币值的剧烈波动,比特币一度引发广泛关切。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几次关于比特币的言论,更让“币圈”经历了大起大幅的大喜大悲。不过最近,马斯克一则“因为对环境不友好,特斯拉暂停接受比特币支付”的推文,又让比特币是否环保的讨论喧嚣尘上。随之而来的,是比特币再度下跌。
不曾想,联合国官网近期发布的一篇文章,却被不少比特币支持者们视为对比特币的一次“正名”。这篇题为《可持续解决方案还是气候灾难?加密货币技术的潜力与风险》提到,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能够在应对气候危机以及建设更加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比特币因此“变绿”?
对此,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上海散列信息科技合伙企业创始合伙人高承实接受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加密货币技术不等于加密货币,加密货币也不等于比特币。联合国发文肯定的是加密货币背后的区块链,而非比特币。
比特币的环境问题
10年前,加密货币还是一个小众词,如今,虽然大部分人仍不太理解加密货币到底是什么,但不妨碍其成为一个大众热词,尤其是比特币。
和大部分人的想象不同,虽然比特币等加密货币不以实物形式存在,而是由计算机所生成的一串串复杂代码所组成,但大部分加密货币对能源的需求量之大令人咋舌。
据剑桥大学替代金融研究中心的研究,截至2021年5月10日,全球比特币挖矿的年耗电量大约是149.37太瓦时。如果把比特币视作一个国家,它将位列全球耗电量最大的前30国之一,超过阿根廷、荷兰、阿联酋的耗电量。
对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国际知名期刊《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的论文显示,2020年比特币“挖矿”产生了6900万吨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1%,20年内将全球气温提高2℃。
虽然科学家关注并研究比特币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已有好几年,但“比特币不环保”的概念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却是今年的事情,很大一部分还要归功于马斯克5月以来对比特币高能耗的数次抨击。
根据Investing.com对1103名受访者的最新调查,36%的受访者表示,在马斯克就该问题发表评论之前,没有意识到比特币具有环境影响。
查看媒体报道也可以发现,无论中外媒体,自今年5月以来,关于比特币“不环保”的报道大幅增加,有些媒体直接以“肮脏的货币”来称呼比特币。
联合国文章如何解读?
不过,联合国近期在其官网发布的一篇文章,让不少比特币支持者们精神为之一振。
这篇题为《可持续解决方案还是气候灾难?加密货币技术的潜力与风险》的文章如此开头:“近期,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对于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见诸报端,其币值的剧烈波动也引发广泛关切,但联合国仍然坚信,比特币等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能够在应对气候危机,以及建设更加可持续的全球经济方面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罗列了比特币交易消耗的巨大能源后,文章称,“尽管存在上述问题,联合国的专家却仍然认为,加密货币,以及促使这些货币成为可能的区块链技术,能够协助改善环境治理,并在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些比特币支持者将这篇文章解读为:比特币没有那么不环保,联合国也肯定了它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潜力。
对于这样一个解读,对加密货币不甚了了的人,或许很难提出异议,但在中国计算机学会区块链专委会委员、上海散列信息科技合伙企业创始合伙人高承实看来,这样的解读显然有偷换概念之嫌,“区块链确实来自于比特币系统,未来也必然会用在环境治理领域。但就像统计学、博弈论等学科内容最初来源于**,我们说统计学和博弈论对社会生产生活和治理带来了巨大便利,但能因此说**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治理有功吗?”
通读联合国在其官网发表的这篇文章全文,也可以发现,文章谈的都是区块链而不是比特币在环境治理方面可发挥的积极作用。
高承实进一步解释称,比特币只是众多加密货币中的一种,加密货币技术也不是加密货币,而是加密货币系统运行和存在的背后技术,大体可以认为是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是在没有中心机构或权威机构存在的情况下,众多主体建立信任关系的一种解决方案。这套技术体系可以用于加密货币,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只要是没有中心机构或权威机构,或中心机构和权威机构自身可信程度不高,都可以用区块链。
比特币能否“变绿”?
那么,比特币能否“变绿”?其获取和交易模式能否转向消耗更少能源的模式?
对此,高承实认为,从能耗量的角度来说,比特币系统的设计初衷决定了“不可能”。
“比特币系统采取的是计算一种特定的单向函数(sha256),直到找到满意结果为止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所有参与‘挖矿’的节点从海量随机数中每次只能选取1个数字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不符合要求,再选取另外1个数字参与运算,直到全网参与‘挖矿’的节点中至少有1个找到符合条件的数字为止。因为只能对海量数据一个一个试,因此要求系统进行大量的运算。另外,不同节点为了争夺记账权,选用的设备也就是矿机,也越来越专业,这就带来了节点间的军备竞争。”
不仅如此,随着“挖矿”难度增加,比特币的获取只会越来越耗电。“比特币系统在设计时为了确保安全,会根据全网参与‘挖矿’节点的计算能力对‘挖矿’的难度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大概10分钟左右完成一次记账。如果全网参与‘挖矿’的节点算力高了,系统就会上调‘挖矿’的难度。因此,如果没有外力干预,比特币系统只会越来越耗能。”
如果不从能耗量而从能源来源来看,如果开采比特币转向使用可再生能源,那么,比特币可以“变绿”。
马斯克6月曾发“推文”称,如果能确认“矿工”使用合理比例的清洁能源(约50%)且未来趋势向好时,特斯拉将恢复使用比特币买车的交易。
但在高承实看来,虽然理论上可以设计让比特币系统采用可再生能源,但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却很难实现。
一方面,比特币矿工时常处于流动中,往往哪里能源便宜,矿工就往哪里,很难追踪;另一方面,目前也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或组织对“矿工”采用何种能源进行正式监测。
“比特币系统消耗的能源有多少来自于可再生能源,虽然目前也有一些统计数字,但这些数字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值得进一步探究。”高承实说。
比特币支持者们经常援引的是一份2019年来自加密资产公司CoinShares的报告,CoinShares估计,比特币挖矿过程中使用的能源,约74%来自可再生能源。
而剑桥大学去年的一份报告则指出,比特币网络总能耗中只有39%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水电占了大部分。
能耗不到比特币1%的加密货币可能吗?
那么,有没有“绿色”的加密货币呢?马斯克声称要“寻找开采能耗不到比特币1%的其它加密货币”,这是否可能?
对于这个问题,高承实的回答是肯定的。
高承实告诉记者,如果加密货币采用和比特币相同或相似的“挖矿”机制,必然也耗能极大。但区块链系统发展至今,已有了多种激励和共识机制,既可以采用比特币一类的工作量证明(POW),也可以采取权益证明(POS)等其他证明机制。
区块链系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没有了传统的自上而下、中心化的机制,如何维护系统自运行?这时就不得不采取激励机制,即让全网节点通过争夺记账权获得某种奖励。“在比特币系统中,这种奖励就是比特币。比特币的‘挖矿’方式是:节点只能通过大量计算,并从算力的军备竞赛中胜出,才有可能获得比特币奖励。这种方式,被称为工作量证明,也就是POW(proof of work),从概率上讲,谁的运算速度更快,谁就更能获得记账权进而获得比特币奖励。这种POW的‘挖矿’方式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为了节约资源,人们又创造出POS(proof of state)的‘挖矿’机制,也就是权益证明,通俗地讲,谁权益大,谁就更有可能获得记账权,进而获得激励。”
高承实告诉记者,目前在加密货币领域,已出现了很多其他的“挖矿”方式,“比如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就出现了流动性挖矿的机制,并不会耗费更多额外的能源。”
在高承实看来,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将向更清洁、更绿色的方向转变,这也是加密货币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马斯克所寻找的“开采能耗不到比特币1%的其它加密货币”,也许不久之后就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