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消息,据“人民法院报”微信公众号报道,携程因大数据杀熟,被柯桥区法院判处退一赔三。
事件的起因是去年7月,胡女士使用携程App预订了舟山希尔顿酒店的一间豪华湖景大床房,支付价款2889元。身为携程的钻石级VIP,胡女士本应享受85折优惠,但她在离开酒店时偶然发现,该房间的实际价格其实是1377.63元。
也就是说,身为钻石VIP,非但没有享受优惠,反而多掏了一倍多的价钱。胡女士与携程官方沟通,携程却表示,并非涉案订单的合同相对方等,无法退还所有差价。胡女士一怒之下,将上海携程商务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
经审理,柯桥区法院认定携程存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和欺骗行为,支持原告退一赔三。法院指出,下载携程App之后,必须同意“服务协议”“隐私政策”才能使用,如果不同意,App会直接退出。
之前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明确指出APP不得因为用户不提供个人信息而拒绝服务,携程属于违规。我们不同意相关协议和政策,就无法使用App,但这些协议和政策又损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导致用户完全属于弱势群体。
大数据本来应该是用于提高我们生活体验的技术,却成为了厂商了解我们需求,推荐定制化广告和价格的工具。前段时间曾有不少媒体报道外卖、网约车平台大数据杀熟,虽然这些平台予以否认,但放着这么大一块肥肉不去吃,恐怕不太可能。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用户来说,只能期待有关部门继续增加相关条例,限制这些企业。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扇窗口,深圳市为其他地区作出了表率。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公布《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针对利用隐私信息实现大数据杀熟的乱象立法。如果违反规定且拒不整改,可处于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比较严重,最高可处以年营业额5%以下的罚款,最高可达5000万元。
有了法律条例作为保障,面对企业大数据杀熟时,我们就可以拿出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深入调查这些企业是否存在问题,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