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药企巨头“大+小”模式入局AI,热点从医疗影像转向制药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07-12 07:09:33   浏览:5701次  

导读:医药企业和新兴AI公司处于两端,前者了解患者和医生,对哪些医疗场景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有深刻的理解,但缺少技术;AI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但具体到落地诊疗环节,并不特别清楚要解决的问题。 在7月8日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默克中国创新中心...

“医药企业和新兴AI公司处于两端,前者了解患者和医生,对哪些医疗场景存在未被满足的需求有深刻的理解,但缺少技术;AI公司拥有成熟的技术,但具体到落地诊疗环节,并不特别清楚要解决的问题。”

在7月8日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默克中国创新中心创新项目与孵化总监李翊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企业和AI公司展开合作,有利于AI产品在临床场景落地,满足医患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成熟的医药巨头选择通过与AI公司这样“大+小”模式入局火热的AI领域,并不缺少案例。以默克为例,近几年来,默克中国创新中心通过默克中国加速器、默克中国种子基金等平台搜寻、孵化和投资优秀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和项目。

在本次WAIC期间,阿斯利康也展出了与近10家合作伙伴的“AI+医疗”场景运用。2020年WAIC期间,阿斯利康曾发布“十大AI+医疗应用场景”,并招募合作伙伴。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WAIC展馆中,阿斯利康展台的智慧筛查车也贴出了合作招募,寻求乳腺病灶超声扫查AI、颈动脉超声扫查AI等领域的合作伙伴。

一个是药企巨头,一个是AI公司,无论从体量还是业务成熟度,两者都称不上平等,而且从目前合作项目来看,更多的是围绕药企巨头们现有的产品线。

上述情况是否意味着AI公司的未来终将是被纳入药企巨头体系?对此,李翊站在默克的角度表示,默克与合作伙伴很多时候是共享IP的形式打造AI医疗产品,参与的每一方都可以从中获益。从公司层面将AI公司纳入目前看可能性还不大,但在产品层面,大公司和AI公司合作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

值得关注的是,药企巨头们在AI领域的关注点正在从最初大热的影像转移到制药。

从公开资料来看,诺华、赛诺菲、武田、葛兰素史克等药企巨头在AI制药均有行动,以提升药物研发效率。如2019年10月,诺华与微软签署一项协议,根据公开报道,诺华计划将微软的人工智能工具应用于整个药物研发过程,包括研究、临床试验、生产、运营和财务。

李翊在采访中表示,利用AI辅助新药研发现在是一个巨大的热点,许多资金在蜂拥而至,默克也在试图抓住这一热点。他透露,默克创新中心正在与某家AI公司合作打造一款人工智能算法,目标是发现创新的抗体大分子。

“现在主要是在小分子领域有成果,你不能指望AI在一个新靶点上去发现从来没有发现过的分子,它更多的是在以前很多失败的案例和已有的分子上,进行创新式的改造,相对于以前的这些分子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大幅提高。”李翊强调,人工智能在新药研发上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在做me-better或best-in-class药物上,能够通过一种更加快速而非人工的方式达到目的,这是在制药领域已经被验证过的事实。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