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 记者 高瑞瑞)
“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位72岁的老年男性患者,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含糊,急诊评估发现,患者血压飙到165/95mmHg,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只有11分(正常人为15分),两只瞳孔光反应迟钝,左侧肢体肌力2级(正常为5级),所以我们初步判断,可能是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浙大二院神经外科陈高教授在6月21日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道。
6月1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运用“睿米”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机器人,依托该院5G远程指挥中心的高带宽、低延时等优势,远程控制位于近200公里外的丽水市松阳分院(浙大二院山海协作医院)手术室里的“从操作手”,为患者实施国内首例5G远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脑内血肿清除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正在为患者进行手术。受访者供图
“限于现在医院技术水平,传统的手术方式创伤大、风险高,可能会造成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因此此次手术和一般手术最大的不同就是主刀医生无需赶往当地医院,只需要远程操纵机器人进行手术即可。”陈高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陈高教授向健康时报记者介绍,手术现场通过5G网络和红云视界远程操控系统,松阳手术室场景和机器人软件系统界面实时回传至浙大二院5G远程指挥中心,使医生可以时刻观察手术室的动态,与当地神经外科医师在几乎零时延的环境下实时互动,确保手术安全流畅。整个手术过程行云流水,顺利完成,术中患者无明显出血及其他并发症。
“在实际的手术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难点是远程的高效、低延时的通信联系。远程手术需要两地实时共享患者的图像信息,实时引导手术,并且通过视频实时监视指导当地医院的手术进程。”陈高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5G网络的高带宽、低延时等优势,有效的缓解了手术的难度。这次借助5G远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脑内血肿清除术,充分体现了5G网络的高带宽、低延时的优势,最终才使远程手术顺利完成。
丽水市松阳分院手术室内,医生正在为患者做检查。受访者供图
“整个手术过程在1个小时左右,手术操作过程很顺利,术后复查CT提示血肿清除,目前患者恢复良好。”陈高教授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一直以来,神经外科手术是最难的外科手术之一,其中的血肿清除术更是对手术的精密度具有极高的要求。5G数字化神经外科空中手术室的成功搭建意味着我们成功挑战了5g远程手术的“珠穆朗玛峰”。
“空中手术室可以自动将患者颅部CT/MRI图像合成三维模型,方便医生精准确定血肿位置。手术室还配备了可360度自由旋转的6轴机械臂,可以根据导航准确定位入颅位置,精度达到0.5mm。机械臂和三维模型的使用确保了手术的精度,提高了诊断和手术水平。”陈高教授向健康时报记者介绍。
“随着5G网络的推广,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深度整合,将给医疗领域带来崭新的变革。5G高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能使移动医疗模式深入到各类诊疗场景,为数字医学创新提供高效平台,并将远程医疗拓展至海、陆、空等更广阔的空间。未来,以5G为代表的新型数字技术与医疗垂直领域的深入整合,将全面赋能医院的医疗能力、服务质量、管理效率和科研教学等各个层面。”葛芳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