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06-17 13:09:33   浏览:25204次  

导读:目前,人与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的思维是往往偏向于感性,而机器的思维则是只能按固定程序走。正是基于这种特点,使得当下机器人在不同产业发挥的价值各异,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人类的分工。 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比如在教育领...

目前,人与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类的思维是往往偏向于感性,而机器的“思维”则是只能按固定程序走。正是基于这种特点,使得当下机器人在不同产业发挥的价值各异,同时,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人类的分工。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应用

比如在教育领域,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就是“作业帮”这样的软件。当你拍下一道题,就会有答案和解析,在很多时候对学习还是有一定帮助的。当然,这类软件有时也搜不到想要的题。这是因为“作业帮”这样的软件的解题方法与人完全不同。人解决作业上的题目,就题目本身进行思考。而“作业帮”这样的软件,识别被拍题目的关键词,并在系统的题库中搜索,遇到题库中没有的题目自然无能为力了。

同时,教育不仅仅是答疑这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对于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要及时引导纠正,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与教师的思想认知来制定最合适的教案,是依赖于人类的感性思维的。在这个方面,机器永远不能替代人类。

同样,研发类工作也不能完全由机器人代替,毕竟,研发要的是一个好的团队、好的观点,每个人都要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结合每个人的思想与实验,最终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相形之下,在一些重复性的工作、规范和标准相对完善的领域,机器发挥的空间就会更大一些。比如装配、涂装、搬运等工作,工人只要监控机器状态,偶尔补充一下物料就可以了。在工作标准统一规模的场景下,机器的优势更为明显。比如以一牛顿的力把一号零件压入二号零件的孔内。对于一牛顿的力有多大,工人容易凭借自己的感觉经验来把握。不同的人,甚至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感受,实际工作交付也只能“大差不差”。但是机器人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传感器的帮助下,一牛顿的力始终就是那么大,保证每次都是同一标准。但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机器人也会有差错,比如,零件的孔内有异物,但机器意识不到,依然走固定程序。这时,就需要人工介入,随时监控机器人的运行状态,排除出现的问题。

由此可见,机器人与人各有特点,在具体的场景中,互相合作,各司其职,最终完成交付。机器人作业在遇到例外情况的时候,是不是一定需要人来干预呢?能不能产生新的应对策略,自主排除,恢复正常秩序呢?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分不同的产业及场景进行具体的分析。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在制造业方面,生产一批产品只要按固定的程序执行即可。而在服务业,重点在于快速有效地完成顾客提出的任务。比如,客人要求把餐桌上的盘子换作干净的盘子,服务员就迅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对于目前的人工智能来讲,要独自完成这个任务就显得尤其困难。除了机器没有与人类一样灵活的关节机构外,对于客人提的要求也不能准确的理解掌握。我们知道,当我们与语音助手(一种人工智能)对话的时候,语音助手很多时候回答得让人觉得不自然,甚至答非所问。

虽然在服务业机器发挥的空间还比较有限,但目前依然有餐厅用机器人当“服务员”。在这里,机器人的最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吸引顾客。虽然看起来是机器人在服务,但在这背后依然有一些人工在维护或者监控机器人,对于机器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要人工来干预。所以这样的机器人的主要作用是利用人对新鲜事物兴趣的心理,很多人来这家餐厅吃饭,主要目的并不是吃饭本身,而是来体验有机器人的餐厅究竟有什么不同。

同样,在20世纪初期,那时候人们在街上见到最多的还是马车或人力车,而汽车很少。对于那时的人来说, 汽车就是新鲜事物,要是路上来了辆汽车必然会引起众人观望。而现在,人们对汽车已经司空见惯了,有些人会选择花几十元在旅游景区体验坐马车这样的新鲜事物。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将来机器人技术足够发达,服务业以机器为主流,到那时候,人工服务又将成为一个新的“卖点”。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我们再来看看各种学习机,有广告都宣称他们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绩。很多孩子一开始在这样的学习机前玩得不亦乐乎,然而一段时间后就束之高阁了。这种快乐并不是因为知识本身而觉得快乐,只是被学习的形式感兴趣,等“这样的形式”玩腻了自然就失去兴趣了。这并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对学习感兴趣。而一个教学水平优良的老师,能通过他巧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一门学科。

以智能家居为例,看机器人发展的窘境

如果我们聚焦到智能家居这个领域,或许可以容易看出人工智能在场景化的应用中的一些“窘境”与突破,也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数字时代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早在几十年前,人们就幻想将来智能家居会“飞入寻常百姓家”。然而,很遗憾并没有。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一、真正的智能功能,诸如识别、决策、分析,现在处于蹒跚学步状态。高效智能算法所需要的高速计算、海量存储等均没有得到解决,没有这部分支持,智能技术不能发挥作用,就得不到用户满意地体验。

试想当你要开灯关灯的时候要先掏出手机打开App输入指令,进行一系列操作,完成的只不过是以前按一下开关的功能,这样的"智能"产品有什么用?而对于那些真正费力的家务活,买菜烧饭,收拾房间等,这些都是智能家居不能独自胜任的。可见,目前很多智能家居并不能真正的满足用户方“让生活更加方便”的需求。

二、语音控制就是智能家居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但有些语音识别技术不佳,必须较大的声音才能让模块接受。这下好了,假如你的家人想用它来控制一个家电,结果说话声音太大,把正在专心看书的你吓一跳,甚至还能引起家人之间的矛盾。有些语音识别模块必须用标准的普通话才能让它听懂,这对于普通话不标准的人来说十分麻烦。想开个灯,要说好几遍语音模块才能听懂并执行,有这个功夫用普通的开关早就打开了。可见有缺陷的智能家居一点也不人性化,不如不要。

可见,许多智能家居产品的使用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就算是高质量的语音识别在一些需要特别安静的场合也是不宜安装的,比如多人休息的卧室,你肯定不希望为了控制一个家电,而把别人吵醒。当然,语音控制使用得当在生活中应用得当还是有很多好处的。比如在厨房很忙的时候,这时又想打开一样家电,用语音控制就很方便了。当你在餐桌前吃饭,吃得满手是油,这时需要打开某家电,用传统的开关必须先把手洗干净,以免弄脏开关,但用语音控制只要说出就行了。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三、尊重人性的设计,其价值是远大于智能技术的,但在细腻的家庭生活场景中,在便利与尊重之间,还有差距。我们要知道“智能”并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方法。以卧室开关的设计为例,便利的开关设计远大于诸如语音控制技术的应用。

有人认为,在卧室应当安装智能开关,因为他们觉得晚上开灯关灯很不方便。关于这一点,在我家是不存在这个问题的,并不是我家安装了智能开关,而是我们家的开关布置十分合理。在床头就有灯的开关,躺在床上,只要一伸手就能摸到开关。夜里想上厕所,尽管房间比较暗,也是很容易打开开关的,就算是夏天隔着蚊帐也不例外。有些业主的卧室开关设计就很不合理,灯的开关离床很远,开灯关灯自然麻烦多了,夏天还有蚊帐就更麻烦了。由此可见就算是没有智能开关,设计足够合理,也是很方便的,相反,设计不合理的智能开关反而不利于人们的生活。

有些业内人士认为现在的智能家居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智能家居。真正的智能家居除了智能外,还应有互联,感知学习等功能。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互联,既要实现家庭终端的互联互通,还要从某个层面上实现整个社区的互联互通。比如,智能空调除了要有自动控制功能之外,还应结合其他家庭,整个社区的用电情况决定空调开不开,开多少度。当自己的冰箱里缺少食物,冰箱就会自动联系配送中心补充食物,当配送员到了家门口,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数据认出配送员,自动开门。为了防止配送员走错路线,智能监控也要连接成网。这听起来十分的高级,然而实现起来却是困难重重。除了科技水平不够外,更重要的是这些互联是否真的安全?是否会泄露用户的隐私?一旦隐私泄露将给用户带来无限的麻烦。

而对于当下比较热门的智能空调,其功能是利用自动控制技术,根据外界的天气条件自动打开制冷、制热、去湿或者空气净化等功能。如果家里有些人因某种原因不能吹空调的,智能空调才不管这些,当温度达到设定值就会自动打开。

这也反映了目前智能家居一个问题:一些智能家居只能根据既有算法去判断应该如何操作,却不能根据人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用一句俗话来说就是“自作主张”。所以这些自动控制的智能家居还应配有手动控制功能。此外,智能家居的设计者还应考虑家里有老人,残疾人之类的情况。对于行动不便的他们,夜里起床上厕所要开灯是个难题,可以通过安装自动照明装置解决。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智能家居要想给用户带来最佳体验就必须引入智能学习。在多数情况下,智能家居还是要结合人的意见,不能自作主张。比如系统认为现在应该开灯,智能家居就会说“房间有点暗,建议立即开灯”。如业主说“同意”就执行开灯方案,但业主不同意,就告诉智能家居“现在不要开灯”,于是开灯方案取消。并且智能家居就知道这种情况下就不要开灯了(这也是智能学习的一种)。

当然,每次开灯前都要向业主确认,就变成没有决策能力的智能家居了。这时候,智能学习就起到作用了。当它经过较多的学习,就能总结出更适合业主的方案。就可以不经过确认就直接给出方案,业主会有极高的满意度。就算业主不满意,直接提醒纠正就行了,但这种情况将会是很少的。

并且,在有危害业主身体健康的情况出现时,智能家居就可以不考虑业主想法,而只遵循自己方案。比如某业主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是夜里12点了,业主仍然玩得不亦乐乎。如果继续下去就会危害健康。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家居就没必要再问业主要不要关电脑,而是当机立断地把电脑关掉,并且还要想办法让他戒掉网瘾。这看上去有点“强人所难”,业主反过来将智能家居的电给掐了怎么办?一种陪伴与监督的“机器力量”如何进入家庭秩序,也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伦理课题。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有小偷试图从窗户闯入房屋,如果打开窗户,无疑会让小偷更易入侵。正在这个时候,系统还检测到房间里的温湿度,应该开窗通风,它应该怎么办呢?如果执行预定的策略,那不就是“引狼入室”了?应该当机立断不执行开窗任务,同时启动较高级别的安防系统,毕竟人身安全更为重要。用一句俗话说就是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机器人发展的成果及窘境

智能家居要融入我们的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智能家居相关程序、场景设计有待优化,关于各种用户隐私泄露的问题还有待解决。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社会学、伦理学内容和科技做结合,才能产生出更有利于家庭和谐、便利和生机的智能应用来。

回望当下,数字化浪潮拍面而来,在有些行业,业务的数字化比重甚至已经超过50%,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必将越来越依靠数字化。如何客观冷静地看待机器与人的新关系,成为我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甚至是命题。希望本文的一些梳理和思考,对大家更加客观、更加主动地认知机器与人的新关系,有所帮助。也希望我们通过ENI经济与信息化网进行更加深入的地交流。

参考文献: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主编:刘小波

《自动控制技术》中国劳动社会出版社

主编:肖建章

《穿越计算机的迷雾(第二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忠

关|注|我|们

我们是创新的搬运工


赞助本站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