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05-24 09:43:23   浏览:11083次  

导读:据国家航天局消息,根据遥测数据判断,5 月 22 日 10 时 40 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并开始巡视探测。 此前在 5 月 15 日,相关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已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根据遥测数据判断,5 月 22 日 10 时 40 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并开始巡视探测。

此前在 5 月 15 日,相关科研团队根据“祝融号”火星车发回遥测信号确认,“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已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这意味着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天问一号”任务的科学目标是研究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

图 | “祝融号”火星车已到达火星表面并开始巡视探测(来源:国家航天局)

“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后都做了哪些工作?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 2021 年 2 月 10 日成功进入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实现了 “绕”、“着”、“巡” 中第一步 “绕” 的目标。经过 3 次近火制动,2021 年 2 月 24 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进入停泊轨道,并在停泊轨道运行了约 3 个月的时间。

着陆巡视器于 2021 年 5 月 15 日成功落火。但是为什么要苦苦等待 3 个月之久才实施落火?

在这 3 个月时间里,“天问一号”一直在停泊轨道繁忙的工作。停泊轨道并不是最终飞行轨道,它只作为中间过渡,让探测器做好全面准备,以便择机进行轨道转移,并最终释放着陆巡视器。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在进停车位前,必须先沿着一条停车轨迹缓慢行驶,最终安全无虞完成停车。

在停泊轨道 3 个月的飞行非常必要,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就提出要实现 “绕”、“着”、“巡” 三大工程目标,实现起来可谓难度巨大。一方面,环绕器是整个任务的基础,必须确保它的成功,仅有它能通过大口径天线直接与地球联系,中继并转发着陆器和巡视器的信号。

它携带了 7 台核心科研仪器,包括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能量粒子分析仪、次表层探测雷达、矿物光谱分析仪、磁强针、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能高瞻远瞩全方位研究火星。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对火星的了解还不尽详细,着陆地乌托邦平原的最新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等,也可能与已掌握的科研成果有一定出入。“天问一号”探测器必须对着陆地进行详细勘察后,才能确保着陆成功。

在这 3 个月内,“天问一号”环绕器所搭载的 7 台科学仪器全部开机,紧张忙碌地开展探测工作。其中最夺人眼球的是高分辨率相机和中分辨率相机所拍摄的多批次全色图像。这些图像内,火星表面的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形地貌清晰可见。停泊轨道的周期为 2 个火星日,也就是每隔两天环绕器就会抵达近火点。

近火点距离火星仅 280 公里,这时高分辨率相机和中分辨率相机对着陆地乌托邦平原的地形地貌进行精确成像,为着陆巡视器筛选出最理想的着陆点。最终的着陆成功跟这两台相机的出色表现是密不可分的。

高分辨率相机和中分辨率相机取得的科学成果,不仅让“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落火,还将帮助全世界科学家了解火星的地貌变迁,对了解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演化历程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

图 | “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来源:国家航天局)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停泊轨道和最终的工作轨道都采取大椭圆极地轨道,这意味着环绕器每次环绕火星都采取时远时近,经过南北两极全球覆盖的策略,这样“天问一号”所携带的磁强计、离子与中性粒子分析仪、能量粒子分析仪等仪器,能在多种经度、纬度和高度详细分析火星的大气、电离层、磁场和火星附近的行星际环境。

它的次表层探测雷达能通过刺穿火星浅层土壤,了解火星表面和浅层地表的结构、组成成分和电磁特性等。矿物光谱分析仪则负责探寻火星的矿藏、研究火星整体化学成分与演进历史,探查火星上各种资源的分布,这些科学仪器正在为火星做着全方位的扫描。

“天问一号”抵达火星 3 个多月,许多数据还在源源不断地采集与传回。中国航天人对火星的肖像画正在变得愈发立体细致。随着科研成果不断取得,中国航天人用自己的实力,给出了天问、问天的最好答案。

外媒关注中国太空探索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多家外媒及科学杂志对于这一创造历史的创举进行了积极评价。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已经实现了只有美国和苏联做过的事情成功登陆火星。还介绍了中国的火星任务以一首经典诗歌《天问》作为命名,以及火星车以中国火神“祝融”命名等细节。

英国《自然》杂志刊发了《为什么中国火星探测器的着陆点让地质学家们兴奋不已》的长文,其中多名科学家表示了对于“祝融号”火星车旅程的好奇。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将中美两国的火星探测器进行了一个整体比较,并称“祝融号”在着陆时采用了目前应用最广的反推悬停式着陆方案,这种方案虽然对地形要求较高,但技术的安全性也同样较高。

火星探测风险高、难度大,探测任务面临着行星际空间环境差、火星大气稀雹地形地貌严峻等挑战,同时受远距离、长时延的影响,着陆阶段存在环境不确定、着陆程序复杂、地面无法干预等难点。

概括来说“天问一号”任务突破了第二宇宙速度发射、行星际飞行及测控通信、地外行星软着陆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首次的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End-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