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汽车长什么样子?
市场可能已经给出了答案。由上海车展上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的亮相开始,各大厂商都把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比拼核心。这场无人驾驶大战,几乎让所有厂商都卯足了劲。
智能车热潮愈演愈烈,重型卡车也势必成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下一个战常上个月底,一直深耕自动驾驶乘用车领域的小马智行(Pony.Ai)就正式公布了其自动驾驶卡车品牌“小马智卡”(PonyTron)。
当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爆发的临界点。上海浦东工商联副主席洪榕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现在是汽车业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政策方面的友好和支持态度推动着自动驾驶汽车的快速发展,很多车企可以借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为智能汽车铺好道路。但目前这条赛道太过拥挤,确实存在‘虚火’。”
毋庸置疑,随着竞争的加剧,整个汽车行业也迎来了洗牌期,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在自动驾驶赛道上被淘汰。文渊智库研究员王超向本报记者表示,自动驾驶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很多初创企业在还没看到曙光之前,就已经倒在前进的道路上。
那么,号称“ 国内估值最高的自动驾驶创企”的小马智行“可行”吗?针对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业务及未来发展规划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已发送邮件问询,截至发稿前,小马智行暂无正面回应。
“小马智卡”有望率先落地?
说到小马智行,很多人并不熟悉。
实际上,这个自动驾驶“新生”已收获了不少国际领先的机构投资者和整车厂的投资。从2016年成立至今,小马智行目前已与丰田、现代、广汽、一汽等国际国内知名车厂建立合作,并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就完成了7轮融资,总融资金额超过11亿美元,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53亿美元。
自成立以来,小马智行发展迅速。2018年,小马智行在美国加州落地了L4级Robotaxi运营车队,随后在广州南沙区落地了限定区域的Robotaxi试运营项目,用户可以用小程序搭乘自动驾驶出租车。2020年获得了北京的自动驾驶载人测试牌照,也成为了首家获此牌照的初创企业。接下来,小马智行还将会在上海开始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常态化运营。
商用车方面,小马智行在2018年便开始了自动驾驶卡车领域的布局。2020年,在获得丰田汽车支持后,小马智行也加大了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的研发投入。同年12月,广州市授予了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卡车测试牌照,批准其开展公开道路测试。3个月后,小马智行就公布了其卡车业务品牌名称“小马智卡”。
有人说,这就是“小马智行速度”。
同时,小马智行的如意算盘也打得很好,早早就布局了商用车领域。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商用车的路线较为单一,且行驶路程长,适合自动驾驶。
自动驾驶商用车的普及,也会给物流、仓储行业带来巨大的影响。王超认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9万亿元,其中运输费用占比52%。如果物流行业大规模使用自动驾驶卡车,其人力以及物流的成本会得到大幅降低,甚至让整个物流行业变成一个高利润的行业。“所以说自动驾驶在商用领域的潜力很大,加上技术门槛也没有乘用车那么高,所以产生的效益会比较大。”
不过,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走在前面的企业并不少。除了上个月在美国提交IPO申请的图森未来、刚刚宣布研发全球首款监督式自动驾驶天然气重卡的智加科技,以及即将在今年年底成功交付L3重卡的嬴彻科技等。要想从拥挤的自动驾驶卡车赛道脱颖而出,小马智行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此外,L4/L5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尚需时日,而小马智行作为四年级“新生”,更是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磨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商用车还是乘用车,车企们要真正做到商业化落地尤待时机。本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消费者在现阶段并没有购入自动驾驶汽车的欲望。业内相关人士指出,目前无人驾驶价格成本较高,且技术不够成熟,大部分车主不愿意为此进行买单。
虽然自动驾驶技术的水平逐渐提高,但人们的驾驶方式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王超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很多人以为的那种可以摆脱方向盘、摆脱驾驶员的“无人驾驶”是不存在的,现在市面上出现的自动驾驶只能算是“辅助驾驶”。无论是从法律监管层面,还是从技术层面来看,真正做到“无人驾驶”还需要跨越诸多门槛。
另外,不少自动驾驶卡车宣称可以“24小时不停运输”,但在现实场景中,诸如“天气”这种不可控变量也会影响到运输效率。
显然,“技术门槛低”“降低人力成本”等极具诱惑力的卖点,布局商用车领域或许能推动包括小马智行在内的初创企业尽快实现商业化落地,但想要一上来就实现无人驾驶,这种“一步登天”的做法并不现实。毕竟,如果“货运无人化”实现不了,那又有何“压缩成本”可言?
自动驾驶热潮下的冷思考
在没有订单的情况下,有多少自动驾驶初创企业能生存下来?洪榕告诉本报记者,随着热度的提高,有更多的巨头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目前整个行业已经进入淘汰赛。这是一个“烧钱”的行业,整个产业严重依赖技术和资金。所以,就算技术层面到位,一些资金量不足的初创企业会面临淘汰也是正常现象。
无论是生存还是消亡,多数自动驾驶初创企业狂奔至今,资本是重要助力。
眼下,除了资金流,初创企业还得面对所向披靡的跨界巨头。一位业内人士认为,自动驾驶的核心是算法,传统车企在这方面的研发和实验较保守,且主机厂零件大多进行外包,不具备较强的软硬件研发能力,所以在自动驾驶领域进展缓慢。在这条赛道上,敢大举投入的互联网科技企业大多拥有强大的算法和界面体验,且更能吸引到相关的人才。所以,在这股自动驾驶风潮中,纷纷涌入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才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角色。
因为资金或者技术问题,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生存困难。王超认为,“现金流”是创业公司的命脉,初创企业一定要做好自己的现金流管理,目前市场的激烈竞争对于初创企业的影响已初见端倪。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流,有可能出现崩盘现象。但也不用悲观,每家企业都应该做好技术储备,让自己的企业保持竞争力,锻炼自我度过难关的能力,减少对资本依赖。资本对这些初创企业来说更多是加速作用,企业本身的成功,在于自身的造血能力和应对危机能力。
放眼2020年,自动驾驶全赛道融资总金额高达436.3亿元,同比增长136.9%。2021年,自动驾驶赛道持续火热。据企查查统计数据,2021年前两个月,自动驾驶行业投融资事件已有24起,投融资总金额达到176.4亿元,接近2019年全年的总额。可见,即使面临落地难、变现难等问题,自动驾驶企业仍受资本热捧。对此,洪榕向本报记者表示,目前自动驾驶行业确实存在“虚火”,但产业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在看来,自动驾驶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潜力很大,甚至可能成为第一台走进家庭的“机器人”。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已走向广泛应用的下半常业内相关人士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在农业、采矿、建筑等场景中得到了应用,但仍存在一系列安全问题。“自动驾驶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汽车必然拥有的技术,但目前仍需要继续沉淀技术。”
由此看来,自动驾驶领域的未来还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但当下的火热局面无疑在昭示汽车工业剧烈变革的到来,在这种情况之下,行业竞争洗牌也将随之而来。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