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经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模拟人类智慧思维的算法,将人力从或基储或高危、或繁琐的工作活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精力去创造、去拥抱生活,而人脸识别无疑是人工智能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理,人脸识别的原理基于每个人的面部结构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即使在整容兴盛的今天,面部结构依然保有它的不易被复制性。
相对于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的条件,人脸识别因其无需接触、非强制性等优势在生物识别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拍照时的人脸自动聚焦功能,或是当下时行的刷脸支付,都是运用了这项技术。
从其技术领域领先企业的应用布局来看,安防和金融是相对布局较多的领域。但这些不是小编关注的重点,我们今日主要说说它在商用车领域有了哪些应用。
人脸识别在商用车领域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驾驶员身上,首先是驾驶员的人脸图像识别。
我们通过视频监控采集的人脸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比对,来判断这位驾驶员的精神状态如何。就如上图中汉纳森云总线平台显示的画面,当驾驶员闭眼打哈欠,这类动作都能通过人脸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通过终端设备给您一个“您已分神,请集中注意力”的语音播报提醒,很大程度防止了疲劳驾驶带来的安全隐患。
其次是驾驶员的身份识别。
通过图像采集后的面部结构数据分析,记录个人面部特征从而识别这个人是不是“你”本人。
当驾驶员是一位身份不明的人,不仅驾驶资格未知,我们更不敢想象他是否会有不良的驾驶意图。对于众多商用车企来说,部分车辆进行中途换人驾驶带来的危害并不亚于疲劳驾驶。
但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人脸识别技术还有很多难题需要攻克。
比如,人脸识别技术对于可见光的依赖,导致其在光线不同时带来的图像数据偏差,甚至在光线昏暗的夜间无法进行人脸识别。
再比如,前面提到的人脸面部结构的不易被复制性,相对的也提高了其技术识别的难度。不同角度,胡须、发型等外貌变化,加之人脸器官结构相似,这些都是人脸识别准确度有待提高的原因。
随着5G时代的到来,数据量存储和交互能力的大变革,研发人员能有更多大胆尝试,相信很快能打破当前的局限。
虽然目前商用车主要将人脸识别应用于驾驶员,但不难想象,很快将应用于车上的每一个人。
届时,也许我们在线上预约时段乘车,上车人脸识别即可,告别出行高峰期挤公交;
也许我们的公交联网安防,人脸识别发现可疑人物,第一时间自动提醒相关部门关注其动向,协助社会治安;
也许.......
未来有太多也许,但人脸识别的潜力和价值却毋庸置疑。大胆想象,商用车与人脸识别技术的故事才刚要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