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信息港展会大全

康复师短缺,规模20亿元的康复机器人会成老龄社会刚需吗?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日期:2021-04-09 09:36:25   浏览:9982次  

导读:写给粉丝的话: 微信改版后, 常 青藤会客室 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本号的朋友, 千万!一定!要记得多给常青藤会客室关注、评论、在看、分享哦~~~ 详情: 【重磅】康养产业领军人才聚集地--北大康养3期招生...

写给粉丝的话:

微信改版后,青藤会客室每天辛苦推送的好文越来越少人看到,为了能继续为大家服务,请喜欢和支持本号的朋友,千万!一定!要记得多给“常青藤会客室”关注、评论、在看、分享哦~~~

详情:【重磅】康养产业领军人才聚集地--北大康养3期招生中

对于机器人是否会替代人类的争议,自问世以来从未停止。

“机器人要做人类的朋友,而不是敌人。”4月1日,在《中国经营报》触角解码商业系列直播课中,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张凌燕分析,机器人的出现能够让人类更多地去从事强调创造性和交叉学科的岗位,虽然有一些岗位被替代了,但也涌现了一批新兴岗位,围绕这一行业出现了许多投资机会。

张凌燕预测,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加上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康复医疗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康复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

从工厂到家庭,机器人走进寻常百姓家

“机器人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开始替代人类参与到部分工作当中了。”张凌燕回顾了机器人参与社会工作与生活的历史。最初,机器人被应用于制造业,主要用于汽车零部件生产、电子电器行业,近20年来,机器人逐步走进生活场景,出现了智能家居、仓储配送等应用场景。

“机器人正逐步从跟人类合作完成任务,到逐渐替代人类进行一些工作。”张凌燕认为,机器人的广泛应用预示着人类工作和生活的方式都会发生巨大且不可逆的改变。

康复师短缺,规模20亿元的康复机器人会成老龄社会刚需吗?

据张凌燕介绍,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目前主要可分为4类:

第一,在制造业,机器人帮助人类解放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机器人逐步走入生活场景,比如无人配送、送餐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提高了生活的便利度。

第三,在农业领域,机器人能够实现农药自动喷洒、自动采摘、除草等功能。我国农业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达到了3500多件,居世界首位。

第四,特种机器人能替人类从事一些具有特殊性和危险性的工作,比如高压电路的自主巡检、航空航天工作等。

康复师短缺,规模20亿元的康复机器人会成老龄社会刚需吗?

老龄化加剧,康复机器人或成蓝海

“去年是中国机器人行业的新起点。”在张凌燕看来,在疫情的催化下,制造业与服务业对机器人的需求都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制造业自动化转型的进程得到加速,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比如在疫情期间,用机器人进行消杀、医疗配送、测量体温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从资本市场来看,2020年,机器人行业的投融资事件数量同比增长了3倍,规模增长近4倍,资本市场尤其看好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张凌燕预计,我国服务机器人的规模将在未来两年超过工业机器人,具体来看,康复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将出现大量投资机会。

所谓康复机器人,指的是在康复医疗过程中,用于取代或是协助人体某些功能、能够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例如比较常见的外骨骼机器人,能帮助行动功能受限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口中仅有1.4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远低于每10万人口15名以上物理治疗师、8~10名作业治疗师的国际标准。

“我们的医护人员、康复师数量和资源都是非常紧张的,供需不匹配的问题非常突出。”张凌燕认为,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残疾人数量庞大的情况下,康复机器人会出现较大市场潜力。

据介绍,我国康复机器人的发展方兴未艾,目前市场规模大概在20亿元的量级,近几年来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但张凌燕也指出,研发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可能会成为康复机器人行业面临的挑战。

挑战:摆脱进口依赖,打造自有品牌

张凌燕认为,随着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机器人智能化的程度会越来越高,与人的共融性、适应环境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但机器人行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张凌燕指出,一直以来,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对于进口零部件的依赖较强,主要零部件的核心技术被德国、日本等企业掌控,国产化率较低。因此,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最大的痛点在于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与技术攻关。

对于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张凌燕认为需要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领域,尽快形成产业化和独特的商业模式,树立自己的品牌。

张凌燕还提示,随着应用场景逐渐扩大,机器人的使用也可能会带来一些风险,尤其是服务机器人。一方面,服务机器人的软件系统如果发生错误,导致机器人出现意外动作、功能冻结或者系统崩溃,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比如手术机器人在手术的过程中突然失控。另一方面,由于服务机器人需要联网,可能会受到黑客的攻击。

面向未来,张凌燕表示,更加先进的机器人可能会面临自我判断和自我意识的挑战,这就需要人工智能、机器视觉、传感器、物联网等多方面技术的配合,帮助机器人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

来源:中国经营报,文/陈玉琪

更多推荐

干货分享丨破解认知症老人照护痛点,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北京今年将建2000张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不收床位费,还有这些补贴

最新!国务院安排分工,养老领域明确责任部门!

“适老化”绝非缝缝补补,需要综合施策

康复师短缺,规模20亿元的康复机器人会成老龄社会刚需吗?

您的分享 价值连城

版权声明:

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依据《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第12条,《信息网络传播权力保护条例》第14条/23条,即“避风港原则”,本文中部分图片及文字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行为请及时联系客服删除,本公众号不对内容传播行为承担行政法律责任。不承担与著作权或相关权有关的信息审查义务。


赞助本站

相关内容
AiLab云推荐
推荐内容
展开

热门栏目HotCates

Copyright © 2010-2024 AiLab Team. 人工智能实验室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公司动态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 | 工作机会 | 展会港